鸡肉毒中毒又名软颈症,是由肉毒梭菌(Clostridum botulinum)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以运动神经麻痹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家禽中这种中毒病流行广泛,鸭、鸡、鹅均可发生,尤其是对大群养鸭业有时会引起大批患病和死亡,应该加以重视。本病的发生不受地区限制,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早期主要发生于放养家禽,近年的报道也有密集饲养的肉鸡场多次发生本病的情况。 流行病学: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本菌在有机质中,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引起中毒。家禽及水禽均可发生本病,以鸭最多,其次是鸡、火鸡、鹅等较常见,且不受地区限制。现代化养禽业由于较散养业减少了家禽误食污染食物的机会,而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野生鸟类自然发生 C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据调查有22个科中的117个禽种,鸟类饲养场也有本病发生。哺乳类动物如水貂、雪貂、牛、猪、犬、马以及许多动物园观赏的哺乳动物也可感染本病。鱼类也发生肉毒中毒。此外,由于饲喂反刍动物鸟粪而引起肉毒中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啮齿类动物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非常敏感。C型肉毒梭菌分布广泛,在所有鸟类群居地以及饲养场均存在本菌。在鸟类胃肠道中生长繁殖的C型肉毒梭菌是潜在的病原。C型肉毒梭菌芽胞普遍存在于养禽场及养雉场。野生和家养鸟类的胃肠道存在此菌,芽胞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利于本病的广泛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吃入的毒素的量有关,毒素量低则发病率小和死亡率低,但这往往导致误诊。肉鸡群大流行时死亡率可高达40%,有的死亡率可高达90%~100%。本病常在温暖季节发生,因为气温高,有利于肉毒梭菌生长和产生毒素,C型肉毒中毒可因误食含有毒素的饲料而引起。鉴于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肠道,死亡的鸟为病原的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食肉鸟类误食这种含有有毒素的鸟类尸体而发病。据测定,有的鸟尸体每克组织中含有高达2 000最小致死量(MLD)的C型毒素。许多腐烂的动物尸体有许多蝇蛆,而这些蝇蛆也含有不同最小致死量(MLD)的毒素,从40 000到100 000不等。鸡、鸭以及雉啄食这些含毒的蛆蝇,会导致肉毒中毒。 水生环境中的小甲壳类的内脏及某些昆虫卵中含有肉毒梭菌,因施药、水位反复波动等导致死亡、腐败,肉毒梭菌即可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鸭误食这些无脊椎动物尸体后即可发生c型肉毒中毒。一般认为,误食污染有毒素的饲料等是本病唯一的致病因素,但近年来,也有报道c型肉毒梭菌可在动物体内产生毒素而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