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猪结肠螺旋体病
作者:123木头人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23 10:33:47  文章录入:123木头人  责任编辑:123木头人

    特征

    断奶猪和生长期猪感染最多,感染的特征是从温和到中度盲结肠炎并导致排水样或粘液状粪便或伴有出血性、粘液状腹泻,体重不断减轻,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猪群整体市场销售。该病最突出的组织学特征是有大量肠道螺旋体,其细胞一端连结到结肠上皮表面。

    机理

    目前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有数据表明在感染初期,大量的结肠菌毛样螺旋体菌体吸附到盲、结肠上皮细胞的表面,致使微绒毛消失,外周内质网功能扰乱。后期导致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水分增多,并产生较多的粘液,有时还有血块。由此而来的上皮病变被不成熟的上皮细胞代替,可导致结肠表面积减少,减弱对挥发性脂肪酸吸收,降低饲料转化率和增重减缓。

    危害

    多数养猪国家都发生过本病,证明猪场感染率5~10%,主要危害的是断奶仔猪和保育猪。目前对本病的经济影响也还没有总体评价,但猪群感染本病后,导致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下降,生长速度参差不齐,达到上市体重的时间延长;饲料成本增加,饲料利用效率下降,降低了猪场的利润率,破坏了猪场正常的生产流程。

    防治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防控本病,而发病猪只除了对泰妙菌素和林可霉素外,其他多种抗生素表现耐药或不敏感,最近在芬兰和北美已出现对泰妙菌素抗性的菌毛螺旋体。所以控制本病除了投饲敏感抗生素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减少猪群环境受到粪肥污染,从而降低本病的损害。目前猪场常用有如普莱柯的呼益净、支原宁(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泰诺佳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