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奶牛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其病与年龄有关,各型发病依临床症状不同也有不同。
1、调查对象 某兽医院200头奶牛病例中37头患恶性卡他热奶牛病例。对临床症状、各年龄段发病及各型发病情况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 2~4岁奶牛占发病奶牛80%,其他年龄段发病较少,占20%,1岁以下的犊牛很少发生,这与免疫水平有关,老龄牛也少见。
2.2 临床症状 依据发病原因分成4型。 最急性型:病变广泛,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稽留不退,精神委靡,被毛松乱。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热。食欲和反刍减少,饮欲增加,泌乳停止,呼吸和心跳加快,少数病例可能在此时死亡。 头眼型:病变为眼及中枢神经系统,双眼都受侵害,表现为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角膜混浊。由于脑和脑膜发炎,有时表现为兴奋和敏感,如磨牙、吼叫、冲撞。多数则表现为衰弱和昏迷,或久卧在地,头颈伸直,起立困难,最后全身麻痹。 肠型:病变在消化道,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症状为主,伴发稽留热。腹泻严重,混有黏液块,末期大便失禁。 皮肤型:病变为全身皮肤,全身皮肤或颈部、背部、乳头和蹄叉等处的皮肤发生丘疹或水泡,伴以棕色痂皮,痂皮脱落时,被毛也脱落。病程多为急性,多数病例于4~14天死亡。从临床症状可以看出:患牛皮肤、消化道、眼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具有泛嗜性,对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2.3 各型的发病统计 见表1。 表1
类型 最急性型 头眼型 肠型 皮肤型
病例数 3 13 9 12
百分比(%) 8.11 35.11 24.32 32.43
病程(天) 1~2 3~20 20~38 30~45
结果表明,除最急性型症状出现少之外,其他各型均有病程较长,平均30天,以头眼型最常见,具有本病的典型特征。尤其以皮肤型病程较长,长达30~45天。
2.4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及了解有无与绵羊接触史,同群放牧,同群饲养即可做出初步确诊。本病一个显著特点是病、健牛不能直接传染,而是通过绵羊的媒介进行传播。而确诊仍以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为依据。
3 结论 3.1 结果表明2~4岁牛易感恶型卡他热病毒,占全部发病率的80%。 3.2 患牛感染后,临床症状可分成最急性型、头眼型、肠型、皮肤型,其中以最急性型病程短、死亡率高。最常见的是头眼型,占发病率的35.11%。 3.3 患牛最初发生高热(40~42℃),以神经症状出现最早,全身痉挛,有时兴奋,病程长时,皮肤出现红疹、小疱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