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地方性流产又叫羊衣原体病(Ovine chlamydisis) 或母羊地方性流产 (Enzootic abortion of ewes),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的羊的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热、流产、死产和产出弱羔为特征。在疾病流行期,也见部分羊表现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疾患。偶致人的肺炎。 本病发生于世界各地,对养羊业造成了严重危害。OIE将本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把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 【病原学】 鹦鹉热亲衣原体 (Ch. psittaci) 旧称鹦鹉热衣原体,为衣原体目 (Chlamydi-ales)、衣原体科 (Chlamydiaceae)、亲衣原体属 (Chlsmydia),系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时具有自己的发育史,即从较小的原体 (Ele-mentary boby,EB) 长成较大的外膜明显的中间体,然后再长大为网状体 (Reticulate body,RB或Initial body),随之进行二等分裂,分裂后的个体又变成原体。原体为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姬姆萨染色呈紫色,马基阿维洛 (Macchiavello) 染色为红色。原体主要存在于细胞外,较为稳定,具有高度传染性,直径0.2~0.4μm。网状体是繁殖型,颗粒体积较原体大2至数倍,直径0.9~1.2 μm,不具有感染性,马基阿维洛染色呈蓝色。衣原体可以在鸡胚、部分细胞单层及小鼠和豚鼠等实验动物中生长繁殖。 衣原体含有3种抗原: ①属特异性抗原,耐高温,见于衣原体的所有代表种,是一种蛋白一多糖一脂类复合物或多糖物质,可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测; ②种特异抗原,不耐热,大多数衣原体种特异性抗原位于主要外膜蛋白上,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检测,可鉴别不同种衣原体; ③型特异性抗原,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可将每种衣原体分为不同血清型或生物型(biovar)。型特异性差别的分子基础是由氨基酸可变区的顺序变化决定的。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单克隆抗体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在低温下可存活较长时间,如4℃可存活5天,0℃存活数周。感染了的鸡胚卵黄囊在-20℃可保存若干年。严重感染的小鼠和禽类脏器组织在-70℃保存4年未丧失其毒力。0.1%福尔马林溶液、0.5%石炭酸溶液在24 h内,70%的乙醇溶液中数分钟,2%来苏儿液5 min均能将其灭活。衣原体对四环素族、红霉素等敏感,对链霉素、杆菌肽、磺胺类药物等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多种家畜、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对鹦鹉热亲衣原体均有易感性,但在家畜中以羊、牛较为易感,禽类中鹦鹉、鸽子较为易感。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但不同年龄的动物其症状表现不一。几乎所有的鸟类均可携带该菌而使其他动物受到感染。 不同品种的母羊均可感染发病,尤以两岁母羊发生较多。主要发生于母羊分娩和流产的时候,在怀孕的30~120天感染的母羊可导致胎盘炎、胎儿损害和流产。对于羔羊、未妊娠母羊和妊娠后期 (分娩前一个月) 的母羊感染后,呈隐性感染,直到下一次妊娠时才发生流产。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隐性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畜和带菌畜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原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 3.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或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患病羊与健康羊交配或用病羊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也可由子宫内感染。羊感染康复之后,可成为衣原体的带菌者,长期排出衣原体。一些外表健康的羊也有很高的粪便带菌率。蜱可能既是衣原体的贮存宿主,又是传播媒介,有报道蜱可通过叮咬传染给人。 4.流行形式及因素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羊都可发生。封闭而密集的饲养、运输途中拥挤、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诊症状】 鹦鹉热亲衣原体感染绵羊、山羊可有不同的临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型。 流产型: 潜伏期50~90天。多数在正产期前2~5周发生流产,流产前胎羔多已死亡。发病前数天,母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不安,阴道排出少量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若为正产则为弱羔,常在产后几天死亡。也有流产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有些母羊因继发子宫内膜炎而死亡。羊群第1次暴发本病时,流产率可达20%~30%,以后流产率下降,每年为5%左右。流产过的母羊,一般不再发生流产。在本病流行的羊群中,可见公羊患有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 关节炎型: 鹦鹉热亲衣原体侵害羔羊,可引起多发性关节炎。发热羔羊于病初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退,离群,肢关节 (尤其腕关节、跗关节) 肿胀、疼痛,一肢或四肢跛行。患病羔羊肌肉僵硬,或弓背而立,或长期卧地,体重减轻,生长发育受阻。有些羔羊同时发生结膜炎。发病率高,病程2~4周。 结膜炎型: 结膜炎主要发生于绵羊,特别是肥育羔和哺乳羔。病羔一眼或双眼均可患病,眼结膜充血、水肿,大量流泪。病后2~3天,角膜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出现血管翳、糜烂、溃疡或穿孔。数天后,在瞬膜、眼结膜上形成1~10mm的淋巴样滤泡(滤泡性结膜炎)。某些病羊可伴发关节炎,发生跛行。发病率高,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6~10天,角膜溃疡者,病期可达数周。
【病理变化】 不同病型和不同动物衣原体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稍有不同。 流产型: 羊主要表现为胎盘炎及胎羔病变,绒毛叶出现部分或完全坏死,呈暗红色至土黄色,绒毛尿囊膜水肿、胶冻状、出血,其上有小结节,失去正常组织的鲜红色及光泽。少部分流产胎儿有不同程度的血性水肿,胸腔及腹腔中充满血性浆液性渗出液; 气管黏膜上有淤血斑,心、肺浆膜下出血。组织学检查,胎儿肝、肺、肾、心和骨髓肌的血管周围常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灶。母羊子宫、子宫颈及阴道黏膜发炎。 流产母牛常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和阴道炎,并伴有生殖道黏膜和局部淋巴结出血。胎膜高度水肿,绒毛叶充血、出血,上有灰白色病灶。胎儿和胎盘的病变取决于妊娠期: 怀孕6个月以前流产者,胎儿无明显可见的病变,仅仅出现皮下水肿和体腔中微红色透明液体增加; 在怀孕7~9个月流产时,可见胎儿苍白,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口腔黏膜和舌上有出血点。脏器、淋巴结、黏膜和浆膜上有淤点状出血。腹腔充满大量腹水,淡黄色,肝肿大、坚实,表面粗糙,淡黄色至橙黄色,并有灰黄色结节状病灶。在胎儿真胃、小肠黏膜、肝、脾、肾及胎盘涂片中可发现衣原体和胞浆内包涵体。组织学检查,所有器官有弥漫性和局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变化。 关节炎型: 关节囊扩张,发生纤维素性滑膜炎。关节囊内积聚有炎性渗出物,滑膜附有疏松的纤维蛋白性分泌物。患病数周的动物关节滑膜层由于绒毛样增生而变粗糙。 结膜炎型: 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发生水肿、糜烂和溃疡,瞬膜、眼结膜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淋巴样滤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滤泡内淋巴细胞增生。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仅能怀疑为本病,确诊需进行病原体的检查及血清学试验。 病料样品采集: 无菌采取病、死羊的病变脏器、流产胎盘、排泄物、血液、渗出物。流产胎儿的肝、脾、肾及真胃内容物、胎盘绒毛叶和子宫分泌物; 关节炎滑液; 脑炎病例脑与脊髓液; 肺炎病例为肺组织及气管分泌物、支气管淋巴结; 肠炎病例为肠道黏膜、新鲜粪便等。 【病原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改良马基维罗氏法、姬姆萨法、布氏杆菌染色鉴别法等) 可取病变组织涂片,采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包涵体等。 2.抗原检测 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进行抗原性鉴定。 3.组织切片法 取病变组织切片,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包涵体等。 4.病原分离 将病料接种于5~7天的SPF鸡胚卵黄囊内。初次分离时,有些菌株不能致死鸡胚,在确定为阴性之前至少须再盲传2~3次,也可将病料接种于无特定病原的小鼠或豚鼠。 血清学试验: 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反应。因为衣原体属的所有成员均存在共同的属特异性抗原,故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检测出人和动物血清中属特异性抗体。动物感染衣原体后7~10天出现补体结合抗体,15~20天达到高峰,抗体一般可持续3~6个月。个体诊断时,需要双份血清 (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采取),如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认定为衣原体感染。在检测不同动物血清时,试验结果的阳性判定标准略有差异,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判定。补体结合试验对诊断黏膜性衣原体感染,如角膜结膜炎、肠炎等不敏感,在具体应用时应予考虑。 此外,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在衣原体病的诊断中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DNA探针及PCR技术作为诊断人和动物衣原体病比较敏感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防控措施】 羊流产型已研究出有效疫苗,易感母羊在配种前接种油佐剂苗1次,可使绵羊获得保护力至少达3个怀孕期。许多研究者用通过卵黄囊致弱的方法研究了弱毒活苗,证明其中某些致弱菌株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但不产生补体结合抗体。预防其他各临床型衣原体病的疫苗也有报道,但尚未得到大规模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衣原体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疫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加强检疫,及时淘汰发病畜和检测阳性畜,病死畜、流产胎儿、污物应无害化处理,污染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患病动物可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可将其混于饲料中,连用1~2周。结膜炎患羊可用土霉素软膏点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