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又名鸭水裆病、鸭淀粉样变病。多见于产蛋母鸭。目前认为本病与年龄、遗传特性、动物适应性和行为、饲养管理及恶劣环境、有害因素等有关。有学者认为与大肠杆菌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成年鸭发病率高,公鸭罕见。 二、主要症状: 病初少食,喜卧,无神,腿部肿大,跛行,不愿下水,行走不稳。腹部有腹水则膨大、下垂,触之有波动感,故名“水裆病”。有时可摸到大而质硬的肝脏。有的病鸭呈企鹅状站立。 三、剖检特征: 腹膜及内脏器官浆膜面表面粗糙,有纤维素性渗出。腹腔内有腹水较多,呈浅黄色,且透明。肝肿大,比正常大1-3倍,故名“大肝病”;肝表面棕黄色或灰白色,质地较韧,橡皮样,切面质密。卵泡脱落或破裂后形成大小不一的卵黄凝块,呈卵黄性腹膜炎;卵膜充血、出血;卵子变形或变色,卵巢或输卵管萎缩。小肠管壁增厚,质地较硬,橘黄或橘红色。肝和小肠组织切片见淀粉样物质沉着,故名“鸭淀粉样变病”。 四、防治要点: 采取一般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饲养管理与外部环境,防止其他疾病的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