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传染病免疫 1.1狂犬病 被疯狗咬伤的牛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颈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30mL,间隔3-5d,免疫期6个月。 狂犬病多发地区,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1.2牛痘 每年冬季断奶牛犊接种牛痘苗1次,注射0.2-0.3mL,免疫期1年。 1.3牛瘟 牛无论大小一律肌肉注射2mL牛瘟疫苗,冻干苗按瓶签说明的方法使用。 对牛瘟敏感的耗牛和朝鲜牛,不能用普通牛瘟疫苗免疫,可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每1-2年免疫1次。 1.4炭疽 每年春季应注射炭疽疫苗1次,可用无毒炭疽芽胞苗,1岁以上的牛皮下注射1mL,1岁以下的牛皮下注射0.5mL。 1.5气肿疽 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1次,牛无论大小均皮下注射5mL,小牛长到6个月时,加强免疫1次。 1.6破伤风 破伤风多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大牛1mL,小牛0.5mL,皮下注射。当发生创伤或进行手术时,可再接种1次。 1.7牛巴氏杆菌病 历年均发生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1次,在长途运输前应加强免疫1次。体重100千克以下者注射4mL,100千克以上者注射6mL,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 1.8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只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接种时,依据产品说明书使用。接种21-28d后牛产生免皮力,免疫期为1年。 育肥牛购回后,无病牛分别注射牛气肿疽、炭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注射疫苗后偶会导致过敏反应,对出现反应的牛只应立刻给予强心、解毒和抗菌治疗。 2 防治 采取严密的防疫措施是防止发生肉牛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2.1建立严格、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这是预防肉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肉牛的防疫接种程序应根据当地肉牛疾病流行情况而定。 2.1.1犊牛20-25日龄,免疫肉牛流行性肠道传染病;40-50日龄免疫牛副伤寒;60-70日龄免疫牛瘟、牛丹毒、牛肺疫(三联苗)。另外,在牛瘟流行地区可超前免疫,小牛出生后注射牛瘟疫苗半个小时后再喂初乳。 2.1.2肉牛一年接种两次三联苗(牛瘟、牛丹毒、牛肺疫),即在3月、9月各接种一次。母肉牛应在空怀期接种。 2.2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建立无病牛群,实行自繁自养,肥肉牛做到全进全出。牛舍清扫清毒一周后再进新牛。应选择远离村庄、交通要道、牲畜市场,地势高燥、向阳的地方建肉牛场。肉牛场要用围墙隔离,门前设消毒池,最好建隔离牛舍。引进的新牛在隔离舍内进行饲养观察,无病的才能合群。病肉牛应待治疗好再出售。 2.3加强饲养管理 2.3.1喂牛的饲料要清洁卫生、科学搭配、营养全面。饲料应为:能量饲料,如玉米等,约占70%-80%蛋白质饲料,如豆粕等,约占20%左右;矿物质饲料,如钙、磷、食盐等,约占3%左右;维生素饲料,如复合多维素可适量添加,最好加喂一点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硒、碘等)或在圈内放些地下深层红土供牛舔食。 2.3.2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不能时早时晚,时多时少,时好时坏。霉烂、变质、腐败、有毒的饲料不能喂,未煮过的泔水不能喂。 2.3.3肉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冬暖夏凉,舍内舍外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头肉牛要占有一定的圈面和槽位,公肉牛每头占6-8m2,哺乳母肉牛5-6m2,育成肉牛0.8-1.0m2,槽位公肉牛占50-60cm,母肉牛45-50cm,肥肉牛35cm,小肉牛20-25cm。 3 小结 目前肉牛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这一趋势仍将持续,理由如下: 3.1肉源减少。屠宰速度的剧增与黄牛繁殖速度的缓慢,使得黄牛存栏量不断下降。 3.2饲养量明显降低,短期内不可逆转。规模养殖数量少,散养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3.3肉牛市场供不应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牛肉营养价值的重视,牛肉的需求量加大。 肉牛养殖场必须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在采购、育肥、出栏等环节做好免疫接种,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日粮水平,保证肉牛质量,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