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得了这种病,时常表现为拱背不安,尾巴翘起,排尿次数增多,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有的病牛外生殖器肿胀,阴门中有渗出物排出,在阴门两侧或周围形成干痂。对阴道检查时,发现有红、肿、热、痛等症状,有的也能看到黏膜表面有出血点、溃疡面或黏膜上皮脱落。
防治母牛产道炎病的方法:
1对慢性而又比较顽固的阴道炎,可将50克去皮的大蒜捣碎,用纱布卷成长条放入阴道内,每次停留2小时,每天一次,连用8天,效果特别明显。
2加强对母牛产后的管理,尤其是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时,更应特别注意。
3对已得病的牛,可采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苏打水冲洗阴部。若阴道黏膜发生了水肿,则应改用5%的温盐水冲洗;如果阴道流出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可用3%的鞣酸或3%的明矾水冲洗。冲洗以后,可用磺胺、硼酸软膏涂抹黏膜。对创伤面和溃疡面可涂抹碘甘油溶液。
调整粮比例,适当补充金属离子和维生素 炎热夏季要适量增加奶牛粮养分含量,减少奶牛对粗纤维的采食量,提高蛋白质和净能量的摄取。粮中蛋白质含量可增加到粮含量的 18%~20%,同时要尽可能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减少热量的消耗。由于呼吸和排汗的增加,常常会引起矿物质不足,应增加钙、磷、钠、钾、镁等元素的摄入量,给奶牛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可以抑制体温上升,促进食欲,提高抗病力;维生素E可防止奶牛体内脂肪氧化和被破环,阻止体内氧化物的生成,促进维生素A与维生素D在肠道的吸收。
母牛一般春季配种,冬季或次.早春产犊。因此,母牛产道炎病多发生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母牛产道炎包括阴门炎、前庭炎、阴道炎,是母牛产后的常发病。
加强牛舍通风,降低舍温,提高奶牛舒适度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圈舍多为封闭式,其遮光效果较好,但由于保暖需要,圈舍敞开程度低,通风性较差。为增加通风性,可在圈舍内安装排风扇,以增加空气流动,降低舍温。同时可以安装喷淋装置,气温较高时开通风设备,气温高又干燥时喷淋装置与风扇同时使用。但要注意圈舍环境湿度控制,防止奶牛患“风”、“湿”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