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新从外地引进肉牛,买回后一周左右发病,也有牛群在买后第二天即发病。病初体温升高,42℃左右,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糙,消瘦。并牛咳嗽,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有清亮或脓性鼻液。有些牛继发腹泻,粪水样带血。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各场有差异,可高达50%。 病理学变化 剖检观察的大体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与胸腔。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病牛中变现出差异,与病程有关。可能只见肺尖叶及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变;或同时有化脓灶散在分布,或见肺部广泛有干酪样坏死灶;其他病变不同病例差异较大,与继发或并发的症状有关。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支气管肺炎或坏死性支气管炎。 病原分离鉴定 该病确诊有赖于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牛支原体对环境因素十分敏感,对营养及培养环境的要求高,生长缓慢,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专业实验室,或在冷藏条件下24小时内送专业实验室检测、分离与鉴定。送检样本为病变肺部组织。如果可能应同时送检抗凝血液、关节液、胸腔或心包积液等。 血清学诊断方法 可以用ELISA测定血清牛支原体,判断牛群是否感染了牛支原体。 其他 牛支原体常可并发或继发其他病原因子感染,包括泰勒虫及多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等)。 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牛支原体肺炎的基本原则。有牛场证实在牛群引进后立即进行全群治疗,明显降低了发病率与死亡率。 早期应用抗生素有一定得效果,牛支原体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类不敏感,因此应选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相应药物。 值得提出的是,即便是实验室药敏试验检出的敏感药物,临床治疗效果也很差。除牛支原体耐药性、疾病发展到较晚时期等原因外,还可能与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有关。另外牛为反刍动物,药物内服效果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