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于第三至六胎(5-9岁),但第二至十一胎也有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顺产后的头三天之内(多发生于12-48小时)少数则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本病为散发,但在有的奶牛场发病较高,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以发生此病。
1病因:引起本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分娩后,血钙浓度剧烈降低,是引起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目前认为,使血钙降低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1.1分娩前后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干奶期中的母牛甲状旁腺的机能减退,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减少,因而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怀孕末期如不更改饲料,特别是饲喂高钙日粮的母牛,血液中的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分泌大量降钙素,导致动用骨钙的能力更加降低。因此,分娩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时,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迅速的补充,致使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
1.1.2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其后立即转为抑制状态,分娩后腹内 压突然下降,腹腔的器官被动充血,以及血液大量进入乳房,引起暂时性的脑贫血,因而使大脑皮质的抑制程度加深,从而影响甲状旁腺,使其分泌激素的机能减退,以至维持体内的平衡。加之怀孕后半期由于胎儿发育的消耗个骨骼吸收能力减弱,所以,骨骼中能被动用的的钙已不多,不能补偿产后钙的大量丧失而发病。
1.1.3分娩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也是引起血钙降低的重要原因,由于后期胎儿增大,胎水增多,占据了大部分腹腔,挤压胃肠器官,影响其活动。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而且分娩时雌激素水平增高,对消化道功能和食欲也有影响,从而使消化道吸收上午钙量更少。
1.2饲养管理不当:由于母牛产后能量消耗很大,失水较多。加之泌乳的需要,特别是初乳中的钙含量高。如果饲料配方、活动不足等饲养管理不当,母牛就会因却钙而瘫痪。
特别是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
1.3母牛产犊后,有的养殖户为了多挤奶。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这样,乳房内压就会显著下降,从而引起微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加剧了乳房水肿,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甚至引起死亡。
1.4母牛在产犊过程中,由于难产进行救助时不小心损伤了子宫或由于消毒不严格、污染严重引起了子宫内膜炎,也可以发生瘫痪。
1.5脑皮质缺氧也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主要原因是分娩后腹腔内压降低,腹腔内器官被动充血,从而导致大脑皮质贫血、缺氧。分娩后血液大量进入乳腺是引起贫血、缺氧的有一重要原因。
2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引起本病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钙、镁、磷。其中有关。血钙不足引起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离子,从而引起骨钙不足而发生瘫痪,而在发病瘫痪的过程中出现的痉挛现象可能与缺镁有一定的关系。
3临床症状:奶牛发生瘫痪时,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可将其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3.1典型性病例的临床症状:发病快,从开始发病到典型症状表现出来,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2个小时。病初通常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派尿停止。泌乳量减少;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踏脚,后躯摇摆,好象站立不稳;四肢(也有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肌肉震颤。有的病例与上述抑制症状恰恰相反,开始时出现短暂的不安、惊慌、哞叫。目光凝视等兴奋和敏感症状。头部及四肢肌肉痉挛,不能保持平衡。所有的病例开始时鼻镜干燥,四肢及身体末端发凉,皮温下降。但有时也可能出汗,呼吸变慢,体温正常或稍低,脉搏无明显变化。初期症状持续的时间不长,特别是表现抑制状态的母牛,不容易注意到。
初期症状发生后数小时(多为1-2小时),母牛即出现瘫痪症状,后肢开始不能站立,由于挣扎站立,母牛全身出汗;颈部大多肌肉震颤。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病牛昏睡,眼睑反射减弱或消失,心音减弱,心速加快,每分钟可达80到120次;脉搏微弱,呼吸深慢,听诊有罗音。此时,瞳孔散大,对光线照射无反应,皮肤对疼痛的刺激也无反应。肛门松弛,肛门反射消失。有时发生喉头及舌麻痹,舌伸出口外不能自行回缩。呼吸时出现明显的喉头呼吸音,吞咽发生障碍,因而容易发生异物性肺炎。
病牛以一种特殊的姿势卧地:即伏卧,四肢屈于躯干下,头向后弯曲到胸部一侧,用手可以将头颈拉直。但一松手,又重新弯曲到胸部,也可将病牛的头弯曲至另一侧胸部。个别母牛卧地之后出现癫痫症状,四肢伸直并抽搐,卧地时间稍长,肯呢感出现瘤胃胀气。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的体温逐渐降低,最低可降至35-36摄氏度。病牛在死前处于昏迷状态,死亡之时毫无动静,有时根本注意不到死亡的时间。少数病例在死亡前有痉挛性挣扎;如果本病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则努责和阵缩停止,胎儿不能排出。
3.2非典型性病例的症状:此种病例在生产中比较常见,在生产后很久才发生的瘫痪也多是非典型性的。其症状出了瘫痪外,主要特征是头颈姿势不自然,由头部至髻呈一定“S”形状弯曲。病牛精神极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各种反射机能减弱,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体温一般正常或低于37摄氏度。
4诊断:
4.1本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其要点主要有:
4.1.1高产奶牛,第3—6胎,刚分娩不久(大多数在分娩后的3天之内)。
4.1.2神经机能障碍,精神沉郁、昏睡、知觉丧失、四肢瘫痪。
4.1.3病牛具有特殊的卧势,头颈弯曲与一侧或呈“S”状弯曲。
4.1.4病牛的体温正常或降低,如果用乳房送风疗法效果良好,更可作出确诊。
4.2、在生产中奶牛产后瘫痪必须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4.2.1非典型奶牛产后瘫痪与酮病:酮病虽然有半数左右也发生在产后数天,但它在泌乳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而且患酮病的奶牛的奶、尿、呼出的气体都具有烂苹果气味,这是酮病的一种特殊症状,另外,酮病对于钙疗法,特别是对于乳房送风疗法没有任何效果。
4.2.2产后败血症和由于分娩而恶化的创伤性网胃炎的后期有些症状也和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相似,例如: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有时头颈也向后置于胸部的一侧。但这些病例除非临近死亡,一般都有体温升高,眼睑、肛门,尤其是疼痛反射不会完全消失,注射钙剂后出现心率紊乱、心音增强、次数增多等。
4.2.3对于典型病例在发病初期的兴奋、敏感现象,必须与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症状或子宫捻转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并不难将其区分开。
5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病程发展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50%——60%的奶牛在12—48小时内死亡。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不久(6—8小时以内)发病的奶牛,病程发展的更快,病情也较严重。个别的可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如果及时的治疗而且治疗得当的话,90%以上的奶牛都可以痊愈或好转。因此,本病是治疗越早,痊愈越快。本病目前惯用的、做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注射钙制剂和乳房送风疗法。
5.1静脉注射钙制剂:这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基本方法。一般常用的是静脉注射20%--25%的葡萄糖钙溶液500毫升,也可按每50千克体重1克纯钙的剂量进行计算。注射后6—12小时如果病牛没有反应,可重复注射,但最多不能超过3次。因为如果3次不见效,证明钙疗法对此牛没有作用。而且继续注射可能发生不良后果。使用钙的剂量过大或注射的速度过快,可使心率增快和节律不齐,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心传导阻滞而发生死亡。因此,注射速度必须要慢,一般以每分钟50滴左右为宜,并随时密切注意心脏情况。如果对钙疗法无反应或复发(包括反应不完全的)除了可能是由于诊断错误或其它并发症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充的钙量不足。对反应不佳或怀疑血磷及血镁也降低的病例,在第二次治疗时,可以同时注射等量的40%葡萄糖液、15%磷酸钠注射液200毫升及15%硫酸镁注射液200毫升。
5.2乳房送风疗法:即向乳房内打入空气,特别适合用于对钙疗法反应不佳或复法的病例。它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
5.2.1乳房送风疗法机理:向乳房内打入空气后,乳房内的压力随即上升,乳房的血管受到压迫,因而流入乳房的血液减少,随血液流进乳房而丧失的钙也减少,血钙的水平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全身的血压也升高,可消除脑部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其调节血钙平衡的功能得以恢复。另外,向乳房内打入空气后,乳腺的神经末梢手到刺激,并传至大脑,可以提高脑的兴奋性,解除其抑制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5.2.2乳房送风治疗的方法:将病牛用消过毒的且在尖端涂有少许润滑剂的乳房送风器或连续注射器通过插入的乳头导管注射少许抗生素(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0.25克;溶解于20—4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然后分别向4个乳区的每个乳房打入空气,输入的量以乳房的皮肤紧张,乳房基部的边缘清楚并变厚,轻敲乳房时产生鼓音为准。输入后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肌,并用纱布条扎住乳头,防止空气逸出,经1—2小时后,将纱布条解除。绝大部分在打入空气后半小时即能立即苏醒。而且,治疗越早打入的空气越足,效果越好。
5.3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用钙制剂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也可考虑应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配合应用高糖和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效果更好。
5.4对症治疗:如注射强心剂、穿刺瘤胃放气及其它辅助治疗,但应注意严禁口服给药,以防发生异物性肺炎。
5.5加强护理:对于病牛应加强护理,多加垫草,天冷时要注意保温,病牛侧卧的时间过长,要设法使其转为腹卧或将病牛翻转,防止发生褥疮及反刍时引起的异物性肺炎;病牛愈后处次站立时,可能仍有困难或站立不稳等,必须注意加以扶持,以防跌倒;愈后1—2天内必须尽量少挤奶,以够喂犊牛为度,以后才可逐渐将奶挤净。
5.6中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可以用〈补中益气散〉,其主要成分有:炙黄芪90克、党参60克、白术60克、当归60克、牛膝60克、陈皮30克、炙干草30克、升麻30克、柴胡30克。
用法:开水冲调,温候一次灌服。
6预防措施:
6.1从产前2个月开始,供给低钙磷饲料,减少日粮中摄入的钙量,以激活母牛甲状旁腺的机能。
6.2奶牛停止挤奶后,要减少谷物精料的饲喂量,加喂优质的干草,以防止奶牛过肥,减少难产的发生。
6.3奶牛产后严禁饮用冷水,应喝温水,最好用温热麸皮盐水汤:即由麸皮1.5—2千克、盐100—150克,用温水调制而成,也可用一些龙胆酊之类的健胃药,以保证有良好的消化机能和旺盛的食欲,有利于产后恢复。
6.4奶牛产犊后,不要立即挤奶,初挤时不要把奶挤净。正确的挤奶方法是少量多次,逐日增加,第1—2天挤出奶量的1/3—2/5,产后6天开始挤净,以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导致血钙骤然下降而出现瘫痪。
6.5在有条件的奶牛场,可在产前8天开始肌肉注射维生素D3,每天一次,直到临产。并在产前4--1周每天加喂30克镁,以防止血钙骤然下降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6.6保持牛体清洁、牛舍安静,减少应激,防止瘫痪。
6.7奶牛产后应立即恢复高钙,以保证其钙代谢平衡。
6.8现在在牛场中普遍采用的是在产前7天或分娩后,立即注射钙、磷制剂,也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发生。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奶牛产后瘫痪在生产中只要我们保证供给科学均衡的日粮,特别是注意钙、镁、磷以及各类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且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的条件下,是可以防止本病的发生的。如果一旦发病,如不能及时的诊断治疗,会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生产中必须认真诊断并积极治疗,以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