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如何防治母牛肥胖综合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3 9:59:19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发病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品种单一,精料过多,粗饲料缺乏,运动不足等;混群饲养,日粮未按不同生理阶段进行调整,使母牛在干奶期因能量过高而引起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

  表现症状

  急性 随分娩而发病。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初升高39.5℃—40℃,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伴拉稀者,呈黄色恶臭稀粪,对药物无反应,于2—3天死亡或卧地不起。

  亚急性 多于分娩后3天发病,主要表现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粪少而干,尿具酮味,酮体反应阳性,伴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弛缓,产道内积多量褐色腐臭恶露,药物治疗无效,卧地不起,呻吟,磨牙。

  防治措施

  肥胖母牛综合症,实质上是长期营养失调而受产犊应激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病后疗效差,必须采取综合治疗办法。

  1、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干乳牛限精料量,增加干草喂量。分群饲养,将干奶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喂。

  2、加强产前、产后母牛的健康检查,建立酮体监测制度,提早发现病牛。凡酮体反应阳性者,立即治疗。定期补糖补钙,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和有酮病史的母牛于产前一周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各500毫升,共补1次~3次。

  3、及时配种,不漏掉发情牛,提高受胎率,防止奶牛干乳期过长而致肥。

  4、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在肝中的积存,加速脂肪的利用,防止并发酮病。其原则是解毒,保肝,补糖。

  50%葡萄糖液 500毫升—1000毫升静注

  50%右旋糖酐 第一次1500毫升,后改为500毫升静注,每天2次—3次。

  烟酸 12千克—15千克 每日一次,服用3—5天

  氯化钴或硫酸钴 每天100克内服

  丙二醇 170克—342克,每天2次口服,连服10天。

  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金霉素或四环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