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肉仔鸡20日龄后易发病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1 9:13:05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当前肉仔鸡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病毒病(新城疫)、免疫抑制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如果是单一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死淘率均不会很高,但往往是大肠杆菌、支原体和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如鸡只感染弱毒型禽流感后,因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受体主要是呼吸道,在呼吸道黏膜受损的前提下,很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后不仅加重了症状表现,还增加了诊断治疗疾病的难度。因此,应首先预防鸡群发生细菌感染,控制免疫抑制病,最后才能更快、更好地铲除病毒性疾病。
    1、母源抗体因素
    雏鸡在20日龄前是被动免疫,体内有母源抗体维持,感染传染病的几率较少,一般死淘率会控制在5%以内。在免疫新城疫疫苗时,如果首免用活苗,虽然会产生黏膜免疫抗体,起到屏障作用,但会中和母源抗体,使体内抗体降低2个滴度,且免疫一周后才能产生抗体。如果此时还有免疫抑制病存在,所产生的抗体水平持续较低,这样就更容易感染新城疫。
    建议采取的措施为:首免时同时使用新城疫活苗和灭活苗,然后根据抗体水平,将新城疫疫苗第二次免疫调整到17、18日龄,并且每次免疫时使用免疫增强剂,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抗体产生间隙,提高抗体水平,还能帮助油苗缓慢释放抗体。另外,尽量不使用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疫苗,如选用肠道感染型的核酸制剂等。
    2、免疫抑制因素
    目前能导致鸡发生免疫抑制的因素有: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病、关节炎等传染病;还有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另外霉菌毒素也能引起免疫抑制。霉菌毒素有蓄积性,能危害免疫系统,鸡70%的疾病与霉菌毒素中毒有关。
    免疫抑制病的特点是:鸡群终身携带、有的还垂直感染、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容易早期感染。鸡群一旦感染免疫抑制病,虽然不发病,但对疫苗产生抗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在疫苗中补充细胞因子来提高抗体水平。
    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慎用引起免疫抑制的抗生素。在饲料中加脱霉剂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免疫时及时补充细胞因子,尤其在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时必须加增强剂,可以缓解对法氏囊的危害,并促进免疫正常进行和提高抗体水平。否则产生免疫抑制后,鸡群对病原菌易感性增高,且毒力增强。
    3、耐药性产生
    以前养鸡业很难产生耐药性,鸡群对一种药产生耐药性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现在3个月就能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大肠杆菌到第3天就可以产生耐药性。建议采取的措施为:
    ①改变免疫方式,实现先“清毒”再免疫,即在免疫之前先将鸡只肠道中的有害毒素清除。
    ②使用优质的微生态制剂,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
    ③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通风或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来减少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这样可以提高鸡群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