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蓝耳病流行特点和综合防控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网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7 15:54:23  文章录入:muye  责任编辑:muye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俗称蓝耳病。自从95年传人我国以后,已在我国造成了几次较大的流行,特别是在2006年及今年的高热病的流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从原来的引起妊娠母猪的流产死胎及产后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及高的死亡率;到目前对育肥猪业已造成大的危害,且从规模猪场到小养殖场户,该病呈普遍阳性存在。其重要性作为临床兽医和养殖场户都应放入突出位置。

    1 主要流行特点

    1.1阳性场普遍存在

    自2005年省兽医院成立以来,对未进行蓝耳病免疫场用爱德士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05年62%、06年70%、07年78%、08年(截止l0月份)82%。呈逐渐上升趋势,经产母猪阳性率恐怕更高。

    1.2出现繁殖障碍主要发生在阴性场急性发病和阳性场的初产母猪

    易感妊娠母猪日龄主要集中在妊娠期的80到110天,主要症状表现是母猪渐进性厌食、精神沉郁、眼睑发绀、肿胀,发病3天~4天部分母猪两耳及耆甲部发绀,母猪流产可达30%~60%。如果不继发其他疾病,流产后渐恢复食欲,但母猪很容易继发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而使症状复杂化,防治带来更大困难,临床上应注意。

    1.3产床仔猪发病

    常和流产母猪群即抗体阴性母猪群同时发病,一般产后一周以后发病。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即腹式呼吸、两耳发紫、眼结膜肿胀、眼屎增多、仔猪打堆嗜睡,一般整窝发病、死亡率达80%以上。

    1.4保育猪发病

    一般在断奶后2周左右即产后40天~45天。保育猪发病一般母猪群有抵抗能力,待母源抗体衰竭后发生的;另外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加之蓝耳病本身为免疫抑制性疾病,且常常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使症状复杂化。患病猪主要表现:毛疮、渐进性呼吸困难、部分仔猪拉稀、耳尖、背部发紫,发病率10%~30%,发病猪死亡率达50%以上。耐过猪成为僵猪而没有饲养价值。从发病危害程度和养殖场的损失来看,保育猪发病是当今猪场发病的主体,也是疾病防控的重点。

    1.5育肥猪发生蓝耳病以高致病蓝耳病居多

    传统流行毒株在育肥猪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凡是发病猪通过PCR检测蓝耳病大多呈现出变异株阳性或变异和普通株双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群发,往往一圈、一栋传播迅速;突然减食,体温在39.5℃~40.5℃、精神沉郁、打堆、嗜睡、部分猪呕吐,有的出现后躯麻痹;临死前角弓反张、四肢划动呈游泳状。体重在25公斤~50公斤猪发热的过程中身上发红呈“红皮猪”,5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身上一般没有明显外观症状、病程2周~3周左右。死亡高峰15公斤~25公斤集中在发病4天左右,25公斤~35公斤在7天~8天,50公斤以上死亡在10天以上。

    2 临床常规诊断方法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2.1血清学方法主要运用于对未进行免疫猪群,且发病在一周以上的病猪(时间太短不能产生可测抗体),且检测至少在3份以上对临床确诊才有意义,即抗体检测呈现既有阳性又有阴性时,对临床确诊有意义。

    2.2病原学方法现在最常用RT—PCR法,可以区分普通株、变异株,现在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该法在发病初期即发病一周以内处于病毒血症期检出率最高,并且采样简单可直接采血分离血清,对发病时间较长猪而应采取脏器即肺脏和淋巴结检出率会提高。

    2.3采样要求对于血清学检测用一次性注射器3毫升~5毫升,采后回抽注射器,使注射器内留有1毫升~2毫升空气,以便血清析出。血样保存时间超过2小时、外界温度超过25℃需加冰保存。病原学采样时脏器和血清两样都采为好,采脏器以分多点采集为宜,20g~30g即可,运输时间超过2小时需加冰保存。

    3 减少蓝耳病损失当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1免疫程序目前蓝耳病国家已实行强制免疫,疫苗免费发放。但由于养殖场户没有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或对该病的发病规律没有清晰的认识,加之商品活苗的乱用、滥用,使蓝耳病呈复杂化、严重化,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养殖场户由于疾病的折腾不得不停产或转产。笔者认为关于蓝耳病的免疫“不按程序免不如不免,按程序免疫比不免疫要减少发病”,现根据06年、08年两次高热病没有发病的多家猪场免疫程序总结汇总如下,以供参考:

    后备母猪:配种以前用蓝耳活苗进行2次免疫,间隔3周,以期使后备母猪进入提前“感染”状态,产前40天、20天再进行2次灭活苗免疫。www.powerpigs.net

    经产母猪:配种以前用灭活苗免疫一次,产前40、20天再进行2次灭活苗免疫。

    商品猪:如果母猪按上述程序免疫,商品猪可在45日龄、85日龄2次活苗进行免疫。

    种公猪:第一次免疫后3周加强免疫一次,后每四个月加强免疫一次,都用灭活苗进行免疫。

    3.2免疫原则鉴于蓝耳病的复杂性和感染的普遍性,应遵循一下原则:对阴性场原则不进行蓝耳疫苗的免疫,或者免疫用灭活苗进行免疫生产母猪;阳性场或发过病猪场,如果稳定可按照程序进行,不要随意调整免疫程序;现行稳定的阳性场或发过病猪场稳定现用疫苗,无论活苗或灭活苗,不要轻易更换疫苗或程序打破现有场的疾病平衡。

    3.3防疫时处理好几个疾病的关系首先要加强猪瘟免疫,有条件的猪场要想法或创造条件净化猪瘟。从目前猪病的发病态势来看蓝耳可能是引起猪群发病的主要因素,但猪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猪群发病往往是蓝耳免疫和猪瘟免疫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导致,要充分认识到蓝耳和猪瘟相互干扰问题。一般猪瘟免疫2周后再免疫蓝耳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其次要注意喘气病的门户问题,冬季由于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易诱发喘气病,而后影响蓝耳病免疫效果。因此冬季一般要进行喘气病的免疫,但要放在蓝耳病之前进行而防止干扰。三要控制好圆环病毒防止和蓝耳混合感染而引起机体高度的免疫抑制,蓝耳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抑制能力不是相加而相乘的作用。进行蓝耳苗免疫时尽量不要在断奶前后一周进行。

    3.4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由于蓝耳病毒的结构为单链RNA病毒,其自身在复制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异,加之免疫环境的压力也迫使蓝耳病毒发生变异,使之疫苗毒的同源性和田间流行毒株的同源性差别越来越大,这就是用疫苗免疫控制蓝耳病效果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猪场发病与不发病的平衡一旦建立起来,就不要随意改变各因子而打破现平衡而引起猪群发病。各个场的平衡因子和场内的蓝耳毒株我们认为均有差异,引种到另一场就会破坏原平衡或因毒株差异而不能产生有效免疫力而发病。很多搞育肥的养殖户或多家引种搞繁育的猪场,往往易发病而造成很大的损失,有的甚至血本无归。坚持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是猪场稳定的前提,如果确定引种我们主张一家引种而不主张多家引种,并且详细了解引种场各项记录,以保证引种后的安全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5建立立体防制措施现在我省养猪大都以开放、半开放为主,这有利于蓝耳病的传播,控制疾病必须从环境、饲料、管理和疫病等综合因素出发,结合上述防制计划采用立体防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疫病的传染源,杜绝人为因素,把蓝耳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 发生蓝耳病主要采取的临床措施

    4.1化验检测。确定病原

    当猪场出现如前述症状而疑似蓝耳病时,首先通过检测确诊。一般猪群表现明显症状时,往往蓝耳病常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要搞清原发病、伴发疾病,以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目前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圆环病毒、猪瘟、伪狂犬为蓝耳病经常伴发的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为常继发的细菌和原虫性疾病。

    4.2怀孕猪和产床仔猪即母仔系统发病的措施

    临床对发病母猪采取紧急接种的办法,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流产、促进发病猪食欲的恢复。一般用蓝耳活苗或青岛奥兰生产的“蓝康”灭活苗接种,接种疫苗24小时后用肺喘链康+热必退(宝树集团生产)连用三天,以退热和控制传染性胸膜肺炎及链球菌的继发感染,一般都能收到满意效果。如果不发热而没有食欲一般用炎链专治+增免开胃素(宝树集团生产)连用三天,以利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控制子宫炎症、恢复食欲。产床发病仔猪治疗效果较差,一般采用干扰素+头孢连用三天作尝试性治疗。

    4.3保育猪发生蓝耳病

    目前临床常采用干扰素+头孢或自家苗的办法两种方法进行控制。但我们偏重于用自家苗进行防制。首先对全群猪接种自家组织苗,病猪24小时后用头孢+增免开胃素控制继发感染和提高免疫力。以后按l5日龄和45日龄两次接种自家苗的免疫程序,有利于猪场建立新的稳定平衡。

    4.4对25公斤以上的育肥猪发病

    一般采取用蓝康或活苗紧急接种的策略,但在初发病会表现出明显效果;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发病5天以上的中后期采用疫苗接种往往会加重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接种疫苗一般24小时后用热弓链康+肺喘链康(宝树集团生产),同时口服补液盐,用来控制继发感染和增加体能、缓解酸中毒,都是有益处的,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4.5控制效果观察

    控制蓝耳病关键在“早”:早诊断、早控制,一般发病前三天为最佳时机,对母猪和50口以上的育肥猪,一般死亡不会超过10%,作为重点治疗对象。产床和保育猪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在30%以上,且耐过猪大多为僵猪,要立足于预防。

    4.6母猪发病后的去留

    母猪发病流产后一旦病愈后,将产生比较持久的免疫力。据我们观察,母猪发生蓝耳病后母猪群将稳定1年半到2年半,在母猪的可利用年限内一般不会因蓝耳病发生繁殖障碍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母猪发生蓝耳病后只要能顺利配上种,新的疫病平衡已经建立,仍然可以作为繁殖母猪利用。目前在多病原背景下稳定是第一要素,万不可盲目淘汰母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