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及症状:多以专业养鸭、鹅户的鸭、鹅同时发病为主,具有群发性。鸭、鹅都养于近沟河的平原地带的水草地;鸭、鹅可自由走动。鸭、鹅发病时,精神萎糜,行动迟缓,身体逐渐消瘦;发病后期,病鸭病鹅长时间伏卧不动,拉稀,消瘦,死亡。死亡时叫声嘶哑,死亡率少则10%,多者高达40% -50%,许多专业户损失严重。 二、剖检病变:经专业户送病鸭、病鹅到我站剖检,发现肝脏萎缩,有梗塞性出血灶,肠道粘膜严重出血,肠道内有大量绦虫。虫体乳白色,扁平,呈竹节状,长1-8厘米不等。大多集结在十二指肠、空肠内。感染强度多则上百条,少则几十条。虫体被手术剪碰断后还见蠕动,取粪便镜检见虫卵。 三、治疗措施:坚持驱虫、止痢、消炎和加强管理的原则。 1、驱虫:使用吡喹酮原粉拌料或饮水,数小时后粪便中见虫体排出。或用驱虫散(20%丙硫咪唑)投服驱虫,给药两天后,有虫体排出体外。 2、消炎止痢:用复方百炎净散拌料,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进行饮水,预防细菌感染。同时用复合维生素B水或复合维生素B粉饮水,促进消化。 3、做好饲养管理:按鸭、鹅的饲养周期不同做好鸭、鹅分栏饲养。 发现有病鸭、鹅应及时隔离、送检。驱虫后给鸭、鹅补充精料,调整营养结构,经过一周年,病鸭、鹅完全康复。 四、体会:绦虫病对养鹅、鸭业危害较大,为防止此病传播和危害,笔者认为: 1、定期驱虫。建议商品鸭于1月龄左右驱虫一次,种鹅、商品鹅20天驱虫一次。使用高效驱虫药,如驱虫散或吡喹酮等。 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洁器具,消毒环境(每周至少2次),及时清扫粪便,特别是驱虫期间要对粪便进行堆沤发酵处理。 3、加强饲养管理。鸭、鹅要分开饲养,同时禁止有猫、犬经常进出养殖场。注意观察、发现病情,及时治病,以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