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疾病,也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潜伏期短,病程2~3天,死亡率很高,成为严重影响仔猪育成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给猪场老板造成严重损失,应引起特别重视。本文对该病的诊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简单探讨。 1、流行特点、致病机理及诱因 1.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2~3月龄的猪也有发生,且与猪的应激有很大关系,经常发生在应激之后的1~3天,发病率5~30%,致死率达80%以上。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多发,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 1.2 致病机理 一般认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可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在某些应激因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诱发下,仔猪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的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而导致仔猪发病和死亡。 1.3 诱发因素 溶血性大肠杆菌是导致仔猪水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但该菌多在应激因素的诱发下才会大量繁殖而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诱发因素往往是导致仔猪水肿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1)母抗因素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大肠杆菌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的时间是7-35天.所以断奶后易发病。 (2)断奶因素 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胃肠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下降,产生消化生理功能障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外,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而发生水肿。 (3)慢性型 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发病初期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不治者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2~4天。 2、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变化不明显或不见病变;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主要剖检病变是胃壁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尤为明显,切面见肌层和粘膜之间有无色透明的胶冻样水肿液,胃底弥漫性出血。肠系膜特别是结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湿润多汁。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大肠粘膜卡他性出血。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肺脏隆膨,肺胸膜下有散在的出血灶,肝脏稍有肿大,色泽变黄,有时可见其表面有不规则的灰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大,有时可见脑膜水肿,脑干部有两侧对称的软化灶,其它组织未见明显病变。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诊断,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同时要注意鉴别诊断。 3.1 细菌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肝、脾和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可见少量散在、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 从小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采集样本分别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见灰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稍隆起的小菌落;在鲜血培养基上有溶血现象。取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平直、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3.2 鉴别诊断 (1)临床出现神经症状时,应注意与猪链球菌病相区别。仔猪水肿病主要是营养良好的仔猪易发生,以断乳后1~3周多发以及眼睑等部位水肿,而猪链球菌病则无眼睑等部位水肿和不分仔猪体况、周龄均可发生。 (2)剖解有广泛充血或出血病变时应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水肿病一般多发于断奶后的仔猪,体温不升高,而猪瘟可侵害各种年龄的猪只,丹毒多见于架子猪,并导致体温明显升高,猪瘟和丹毒都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故不难区别。本病可从小肠前段分离出大量溶血性大肠杆菌,而血液和实质器官一般无菌;猪丹毒可从血液和实质器官中分离出丹毒杆菌。
4、治疗及预防措施 4.1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本病的特效疗法。对发病猪群早诊断和及时处理,采用中西药物结合和对症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可取得较好疗效。 (1)确诊仔猪患水肿病后,全群仔猪立即予以停食,特别是停喂高蛋白饲料,只给仔猪群供给清洁的饮水,停食应连续2~3天,亦可投喂少量切碎的新鲜青饲料,饲喂量控制在每天100~150g/头,另可口服硫酸镁或硫酸钠20g/头,或人工盐40g/头,每日2次。 (2)海达5~10ml/头,地塞米松0.5mg/kg体重,维生素B1 2~4ml/头,阿莫西林0.5~1.0g/头,肌肉注射,连用3天,适用于症状较轻的仔猪。或速尿2ml/头,海达5~10ml/头,地塞米松0.5mg/kg体重,维生素B1 2~4ml/头,阿莫西林0.5~1.0g/头,强力水肿灵5ml/头,肌肉注射,连用3天,适于症状较重的仔猪。 (3)20%复方磺胺嘧啶钠10ml,地塞米松0.5mg/kg体重,维生素C10ml,安钠咖30ml,50%葡萄糖50ml混合后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适于卧地不起的病猪。静注时注意速度要缓慢,以免加剧心脏负担。 (4)硫酸卡那霉素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5%葡萄糖150-20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2天;内服中药,按30kg体重猪的剂量:苍术15g,白术、酒芍、茯毛、枳壳各10g,官桂、桂枝、麻黄、广木香各6g、陈皮9g、甘草3g,水煎灌服,每日l剂,连服2天。 (5)以上处方,在(1)的基础上,(3)、(4)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种。同群猪只处理:可溶性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300g/t,饮水加药,连用3~5天,对同群未发病猪只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4.2 预防措施 (1)减轻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早期断奶对仔猪造成多方面的应激,包括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其中以营养应激最为强烈,影响也最大。生产实践发现,从5~7日龄开始用教槽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可使仔猪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适应、锻炼和加强,从而减轻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2)饲喂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源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2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源性蛋白不应高于15%。 (3)添加酸化剂 仔猪断奶后1个月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1.5%的柠檬酸或其他酸化剂,可提高胃酸浓度和消化酶的活性,利于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同时抑制有害大肠杆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对控制水肿病和仔猪腹泻都有明显的效果。 (4)补铁、补硒 仔猪常发生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1~2ml富来血、铁血龙、牲血素、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可使机体免疫器官免遭过氧化物破坏,提高机体抵抗力,还可预防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等病的发生,对仔猪水肿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5)药物及疫苗预防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一定效果,可选用杆菌肽锌、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或强力霉素等。仔猪出生后14~18天,每头颈部深层肌肉注射1ml水肿病灭活疫苗,有较好保护效果。 5、小结与讨论 5.1生产中注意到,体况良好的仔猪往往先发病或死亡,我们认为诱发原因主要是饲料蛋白过剩。由于断奶仔猪胃肠道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全,胃酸分泌量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较低,当饲喂过多富含植物源性蛋白的饲料时,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内会发生异常发酵并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和机体抵抗力减弱,而致病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而致病。因此,断奶前后的仔猪应减少饲喂高植物源性蛋白质的精料,多喂蛋白质含量少的青绿多汁饲料,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十分必要的。 5.2 由于仔猪水肿病发生突然,且病情发展急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生产中要尽量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处理措施,才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对病猪群的处理过程中,切不可限于单个病猪的救治,而忽视对同群仔猪的同时处理。否则,可能患病仔猪治愈了,同群仔猪中又有新的病例出现。用仔猪水肿病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