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年猪病回顾及下半年疫病流行趋势预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2 9:34:06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中国养猪业近十年的发展变迁无疑是一部养殖业发展史的缩影。而猪病对养猪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深奥难懂、枯燥无味、但又不得不读的书。就目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仍然是疫病。回顾十年猪病发展,笔者可以用五个字概括:“红”“蓝”“热”“瘟”“泻” 。

一、疾病概述
   1.“红”——附红细胞体病
2002年至2005年间附红细胞体可谓是猪场的“杀手” 。由于当时养殖户养殖观念淡薄,基层兽医专业知识贫乏,疾病临床误诊时有发生,对该病危害过分渲染夸大,加之夏秋季节高温酷热猪抗病力下降常爆发发热性疾病,故行业对这种“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皮肤黄疸、毛孔出血”的猪病未经实验室确诊一概认定为“特定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结果导致基层兽医一见猪毛孔出血就是“红”病,养殖户一听到“红“就害怕,呈现“全国一片红”的怪异现象。应该说附红细胞体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第一次洗牌。
   2.“蓝”——蓝耳病
上世纪90年代发现该病,1996年在国内发现,2006年在国内大面积爆发。这个被称作“神秘猪病”的疾病给全世界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很多养殖场“谈蓝色变”。为了更好的防控该病,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对该病及其感染机理做了大量、深入的科学研究,已明确其主要在PAM细胞中复制 ,具有独特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但还有很多机理至今尚未搞清楚。该疾病发生早期,为有效控制该病对猪场的危害,研究者提出分群合群、部分分群、早期隔离断奶和不断检测阳性猪只淘汰及净化阳性群等手段来降低该病对猪场造成的危害。目前试验证明疫苗是有效防控该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否所有猪场都用于防控、免疫接种是灭活苗有效还是活苗更有效、妊娠母猪能不能免疫接种、疫苗免疫的剂量多少合适等目前都还有一定的争议,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然该病也给养猪业带来了又一次大规模洗牌。
   3.“热”——无名高热病
在“谈蓝色变”的2006年以后,养殖场还是不断有烈性疾病发生,损失不小。发病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难、皮肤发红、耳朵发紫等临床症状,但病原检测结果却各执一词,难以确定,所以很多兽药商家的兽医工作者和研究学者根据其普遍的“高热”症状将其称作“高热病或高致病性蓝耳病”。当然无论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无名高热”说,还是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说,都无法令业界心悦诚服。无论是猪场发病时治疗,还是对猪只的免疫接种,其效果都存在众多令人疑惑的因素, 甚至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笔者总结列举以下几点:
  第一是猪场滥用“蓝耳病”疫苗造成的损失。有研究者说这几年损失的猪很大一部分归罪于紧急接种“蓝耳病”疫苗。2007年6月23日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在北京召开的猪业大会上郑重宣布, 经严格攻毒试验证明在国内所能找到的包括进口及国产的15种“蓝耳病”弱毒疫苗, 对“高热病”没有任何防控意义。遗憾的是这个结论至今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很多猪场还在商家的误导下盲目使用, 灾难仍在不断发生。
第二是发病猪紧急接种猪瘟疫苗造成的损失。在发病猪场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后我们往往听到客户反馈以下三种现象:第一种是病猪紧急接种疫苗后猪群全面发病,死亡惨重;第二种是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后猪一部分迅速死亡一部分存活;第三种是接种后全群猪恢复健康。猪场紧急接种疫苗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不同结果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因素造成(前提是确诊猪场感染猪瘟病毒),一是接种的时间;二是接种的抗原剂量。
第三是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造成的损失。猪场发生烈性疾病,绝大多数为病毒感染基础上的各种继发感染。遗憾是, 至今尚未发现有任何药物在动物体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但是在发病现场, 几乎每个人看到病猪首先想到的是打什么针?这对免疫系统处于极度抑制、内分泌极度紊乱而又可能感染了较强感冒病毒的猪来说,无论母猪还是小猪倍量注射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均可成为病猪加速衰竭死亡的诱因。更令人遗憾的是, 绝大多数猪场临床兽医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 几乎不懂或没有考虑细菌类病原革兰氏属性的分类, 很多情况下使用药物除了强加应激外, 更可怕的是人为制造耐药机会。同时某些用心不良的商家, 在“中草药”产品中超量添加违禁药物给猪场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如田间观察结果证明:在疑似感染流感病毒的母猪群中, 通过饲料投喂100-300 mg/kg利巴韦林, 3-5 d内造成母猪批量死亡。无数案例表明, 滥用药物是造成猪群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是猪场业主恐慌造成的损失。近几年猪场发病多因如上所述的原因处理不当造成重大损失, 在猪场业主的心中留下沉重的阴影。因而在很多情况下, 一旦猪群出现不良症状,为了减少损失,便在恐慌心理支配下将猪淘汰出售。事实上, 这两年很多猪场是因遭受流感病毒或口蹄水泡病毒侵扰而处理不当被摧垮的。但亦有一些猪场在疑似流感病毒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 仅采取保守支持疗法尽量减少应激, 7-15 d内便可逐渐康复。
规模化猪场发生“热”性传染病主因到底是什么?笔者根据多年来一线临床诊疗经验总结,猪流感是整个疾病发生的“导火索”;圆环病毒病是疾病暴发的内在因素;猪瘟、蓝耳病是猪场爆发烈性疾病的“炸药包”;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是造成猪场直接经济损失的“杀手”。
应该说所谓的“高热病”给猪场造成的损失是历年来最大的,深感切肤之痛,也给养猪业的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规模化猪场自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当然,全国一片热的情景还着实让养猪人谈热色变的。
  4.“瘟”——猪瘟
截至目前猪瘟仍是猪场第一大类床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典型猪瘟不多见但非典型猪瘟却不少见。欧美养猪发达国家采用中国产猪瘟疫苗将他们国家的猪瘟净化掉了,而我们还在深受其害,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了。是猪的抵抗力变弱了?还是疫苗效果变差了?还是人为因素?……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思索。笔者认为,如果猪场存在隐性带毒猪、免疫耐受猪,如果疫苗存在BVDV\BDV 感染、如果行业链条人存在唯利是图等的情况下,那猪瘟在猪场的净化工作可用一句话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 。
  5.“泻”——腹泻综合症
2010年底至今仔猪因腹泻死亡严重,给很多规模化猪场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这个快速引发仔猪死亡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研究者众说纷纭,是脱水,还是疾病?是“腹泻”还是“腹泄”? 笔者对腹泻原因的各种说法总结如下:
第一种流行性腹泻说法。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学者初步认为是冠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的变异株,在腹泻猪病料中已检测到新的变异毒株。韩国等周边国家鉴定出PED二型病毒,我国是否存在,尚在鉴定中。第二种说法是新发现一种病毒如博卡病毒、星状病毒等,据说与这轮腹泻有关。 第三种说法是其它病毒:有的猪场检出了大量的轮状病毒,还有的人认为是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株。第四种说法是猪场猪群中毒因素造成,据广州国家种猪测定中心樊福好博士对30窝哺乳仔猪腹泻的30头母猪的血样进行了检测,发现中毒指数高,只有3头中毒指数为0,6头在100以下,其余21头全部在100以上,最多高达260,败血指数也普遍偏高。 第五种说法是有研究者认定是“超级大肠杆菌”。第六种说法是饲料源头问题,即转基因玉米因植入了抗病虫害的基因,玉米害虫接触这种基因会烂肠,那么这种基因怀疑会引起猪的腹泻。综合判断,这轮腹泻并非单一病原,不同的猪场发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检测出的病原也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应该是以流行性腹泻为主,其中有轮状病毒、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博卡病毒等参与其中,同时“超级大肠杆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毒性因素普遍存在。所以,一些专家称之为哺乳仔猪腹泻综合症。

二、疾病防控策略
作为猪场,如何减少疾病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系数、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生长速度才是重中之重工作。笔者认为,对于猪场来说,只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提高工效率的捷径。简单的说所有的猪就只有一种病,叫“生病”。
因此,我们琢磨猪“生什么病”,不如琢磨猪“为什么生病” 。猪为什么生病?笔者观点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如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温差、湿度、密度、空气质量等)、各种内外源应激等。二是猪自身因素如抗体水平和均匀度、营养状况、健康状况(感染状况)、代谢状况等。因此怎样改变这两个因素是猪场健康生产的关键所在。通常认为,有效改善外部致病因素的方法首先是做好卫生消毒,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其次是为猪提供稳定、舒适的环境;最后尽可能的减少和减轻各种外源性应激,如夏季降温防暑、冬季通风保温保持猪舍内空气质量良好等等。改善自身因素的方法是抓好基础免疫,如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等,做好细菌的净化防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猪只生长的不同时期给予程序性预防用药方案,如哺乳仔猪的保健计划、断奶仔猪和保育仔猪的保健计划、育肥猪的保健计划、母猪的保健计划、分娩猪的保健计划及四加一驱虫模式等。同时保持猪各器官功能正常,适时口服喘贝安(普莱柯产甘草颗粒),可有效解毒排毒、保肝护肾、提升机体免疫力。 总之,养猪之安全法则是“内外兼修”— 外是消毒、改善生存环境条件;内是改善猪只内分泌、解除免疫抑制、提高抗体水平、增强体质及疾病抵抗力、适时投服抗生素降低体内病原菌数量。

   三、2012年下半年疾病预测及防控对策
   1.入夏后,以猪瘟、蓝耳为首的混合感染“热性疾病”,在外源应激条件下,可能在一些基础免疫不够完善的猪场仍有发生(以100头基础母猪以下中小型猪场为主)。 防控方法是降低各种外源应激几率,加强基础免疫,适时投服喘贝安、多种维生素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并有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及时清除体内致病菌确保猪场安全。
   2.入冬后,由于之前很多猪场已发生过病毒性腹泻,猪群有一定的抵抗力,其流行几率不是很大,但可能会小范围流行。防控方法是入秋后应加强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并适时投服喘贝安、多种维生素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疫苗免疫抗体水平。
   3.慢性消耗性疾病仍是规模化猪场的“硕鼠”,如:圆环病毒病、肺炎支原体病、回肠炎等仍将以常发态势(以保育、育肥猪为主)存在。防控方法是加强哺乳仔猪相关疾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同时定期做好药物保健,减少关联性疾病的发生。
   4.条件致病菌感染不易清除(如:大肠杆菌、副嗜血杆菌等)。在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和药物不能彻底清除时,必须重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自身抵抗力。
   5.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仍然是困扰猪场的一大难题。在我国现有养殖格局和养殖环境下,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根源尚无法根除,防控该病仍然是猪场时时刻刻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健计划及脉冲式投药仍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