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半年,四川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严重损害了养猪农户和企业利益。为此,四川省政府号召全省21个市(州)增加地方冻猪肉储备。据悉,为支持本次猪肉储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向资阳、遂宁、乐山、眉山等4市猪肉储备企业发放猪肉储备贷款6.6亿元,帮助企业成功储备25000吨猪肉。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也发布猪肉收储计划。最近猪价没似乎没有跌得这么猛了,猪肉储备真的能改变国内生猪价格走势吗?
笔者认为:猪肉收储本身不会改变基本面。虽然,价格构成中有很大的心理因素,收储政策增加一定的需求量,并影响养猪户的心理,弱化担忧情绪以放慢出栏节奏,短期内可能影响供给关系,但对于中国庞大的生猪市场(2011年全国生猪出栏66170万头),这种削“峰”填“谷”的作用有限。
先以四川来讲,本次储备25000吨猪肉(约相当于38.5万头生猪),从绝对数上讲,确实量比较大,但大家知道近年四川生猪的年出栏量是多少吗?7000万头左右。此次收储量只占年出栏量的0.55%。
再说说安徽。安徽省级储备猪肉收储合同签订仪式于5月25日在安徽省商务厅举行。据新-牧网了解,安徽此次收储冻肉数量约4000吨(约相当于6.2万头生猪),储备期限暂定为四个月。2011年安徽省生猪出栏量为2721.1万头,此次收储量只占去年出栏量的0.23%。而且,储备期仅为四个月左右,四个月后这批猪肉又将流回市场。
如果细查各省历年猪肉储备量和出栏量,情况也和以上两省差不多,由此可见,国内猪肉储备量只占出栏量极少的份额,很难从需求量上对市场生猪价格产生影响。
那么近期猪价下跌为什么有所收窄呢,新牧·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 从宏观经济上看,上半年银行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市场货币流动性明显增加,市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开始偏向乐观,养猪企业融资压力也得到放松,使压栏,推迟上市天龄成为可能。
二是 年初仔猪腹泻疫情呈普遍性暴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肉猪的上市率。
三是 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高企,助力猪价上涨。
整体上看,在这种政策面、基本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预计未来一、两个月猪价会震荡回升,但幅度有限。
虽然国家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未来市场仍充满种种不可预测的挑战,农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增强农业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1、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已不是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因此现在农业企业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管理、科研和生产,并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2、创新管理模式,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可以建立 “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合作农户效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集中力量做好科技研发、市场管理、技术服务和风险控制等工作,农户则利用自身的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根据企业的要求搞好生产,充当企业的生产车间。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农业企业要妥善处理好公司、销售商、农户三方的关系,平时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时也能形成牢固的合作同盟。
3、扩大生产规模。可通过合并、重组、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通过资源整合,规模效应、减少同业竞争等应对市场波动。
4、延伸产业链。农业企业要取得稳健长足发展,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形成市场主导、企业推进、规模扩大、上下一体、领域延伸有机整体,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比如养猪企业可以围绕肉猪生产向上将产业链延伸至饲料生产、品种培育,向下延伸到屠宰、冰鲜、食品深加工等。
5、建立品牌。品牌是企业用于捕获消费者和客户最好的利器。培育农产品品牌,首先要增强创立品牌的意识,把创品牌的理念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其次要精心培植品牌。对优势农产品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对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实行商标注册、推进商标化经营,用商标来启动品牌的创立、用标准化来提高农产品质量、用优良的产品质量来支撑品牌的创立。最后要大力开展品牌营销,以品牌开拓、占领、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