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双管齐下是奶源深耕的现实出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6 9:16:26  文章录入:xiaoyuwanyouxi01  责任编辑:xiaoyuwanyouxi01
    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乳企都在悄然酝酿奶源的“改革”,以期通过把控产业链的源头从而保证乳制品安全。
    提振乳业形象重在奶源已是所有企业的共识。是改革规范原有奶农还是推进自有牧场建设?“直接砍掉散户奶农,奶农的损失最终还是要行业来买单。” 君乐宝奶源中心负责人王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的意见是:2012年是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双管齐下,有序推进奶源建设是国内乳业最现实的出路。
自有牧场建设风生水起
    国内企业受困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是负面信息接二连三,乳制品食品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使公众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另一个是外资品牌的大举进入,进口奶粉不断增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奶源已成必争之地。
    随着现代化、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和挤奶模式对乳制品安全的重要性被业内普遍认可,奶源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乳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黑龙江、河北、湖北……近一年来,国内乳业掀起了一股包括自有牧场、奶站、奶厅等硬件设施在内的“重资产”建设大潮。
    继去年蒙牛、伊利相继在湖北建立万头规模奶牛示范牧场后,2012年初,光明乳业开始在湖北省建设华中地区“最豪华”的牧场。近期,蒙牛又表示,将新增投资30亿—35亿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实现从目前82%牧场化到2015年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
    此外,雀巢、恒天然等外资企业也已纷纷在自有牧场的建设上攻城略地。
    在建设自有牧场的同时,面对与自身合作已久的奶农,很多企业选择与规模、产能等资质不符合企 业要求的奶农直接停止合作。2012年5月,光明乳业收购了湖南派派食品有限公司的牛奶业务之后,为控制潜在风险,拒收派派公司原有奶农的原料。数千公斤牛奶被奶农愤而倾倒。
    是改革规范原有奶农还是推进自有牧场建设?业界在思考,争论也有很多。
    近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全国大型骨干乳企自有奶源的比例达到30%—40%,部分已超过50%。可见乳企在自有奶源的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革规范奶农也是有效手段
    “一味地对奶农进行拒绝收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将导致将来无人养牛的窘境,并且将对国内乳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君乐宝乳业总经理魏立华在谈到企业是应该采取与奶农“共同成长,并肩作战”还是应该“另辟蹊径,开拓战场”的策略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从国内企业现有的发展情况看,建设自有牧场的投资巨大,见效周期长,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企业的盈利水平。从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看,“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全能够实现乳业的安全监控和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但在国内乳品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奶农虽是产业的源头,却从来都是产业链上最弱势的一环。
“促进奶农规模化发展,提升奶源品质,这才是奶源整改的最重要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停止与奶农的合作,砍掉他们。”这种意见的声音也很强大。
    在大力建设自有牧场的同时,君乐宝乳业进行担保,为符合条件的签约奶农向中国银行河北分行申请最高个人100万元的贷款,用于其在规模化养殖、生产方面的改造和建设。该项目总贷款额度达1亿元。除此之外,君乐宝还在技术指导等软件层面对奶农进行了管理。
一手抓奶农规模化升级,一手推进自有牧场项目建设,这是现阶段中国乳业奶源升级的现实出路。”乳品行业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在现阶段来看也是促进奶源品质全面升级的最有效手段,既能保证奶农的生存,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对奶源品质的提升。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乳企走上这条发展道路,国内乳业也可以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在行业发展、养殖规模、奶源品质等方面迎来新的提升,最终打破阴霾,走出困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