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受“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1公斤煤抵不上1两猪肉” 等主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武钢股份、山西焦煤等上市公司纷纷将手中从股市募集的资金砸向养猪业,期盼从低端的养猪业中分一杯羹度过寒冬。同样,据德美化工董 秘朱闽翀对媒体说,从事完全陌生的生猪养殖业务是为不景气的主业找个出路。
一石激起千层浪,“武钢养猪”迅速爆红网络,一时成为笑柄,引发 全民“拍砖”和“恶搞”、质疑声不断。其实,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宣布跨行养猪的并非武钢一家。据统计,仅上半年,就有5家上市公司公告投资养猪产业,截至目 前,整个A股涉及养猪业的上市公司近30家。然而,缘何唯独武钢养猪遭致的质疑最强烈?虽先后经过该公司官网发公告以及发言人当面澄清,质疑之声却仍然不 止。
调查发现,这是因为武钢相比其他跨行养猪的上市公司具有更为特殊的大型央企、国企身份(即俗称的“共和国长子”、属国家投巨资哺育起来 的)以及炼钢与养猪的技术差距最远(即行业跨度最大、隔行如隔山)、钢铁与猪肉所肩负的国民经济发展责任大小反差最大。此外,武钢老总又是在举世瞩目的两 会期间郑重其事地高调宣布要通过“养猪”等非钢产业增加收入。凡此种种,跨行业养猪的代表自然非武钢莫属,引发的评论也就最多。为此,本报产业经济研究中 心课题组就“武钢股份”等上市公司跨行业涌入养猪业给方方面面带来的隐忧进行梳理和分析。
问题一:跨行养猪对上市公司本身的隐忧
据中钢协统计,最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按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88亿吨左右计算,产能过剩率约已达到122%。
据了解,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对媒体坦承,将辅业作为独立的相关产业来做大,甚至涉足养猪这样的新业务,这实属“无奈之举”、“迫不得已”。
邓崎琳的判断是,至少五年以上,我国钢铁业将处于一个经营非常困难的境地,“利润空间非常小”。
面对媒体对于武钢选择养猪的质疑,邓崎琳算了一笔账——眼下1吨螺纹钢的价格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
武钢一位宣传部负责人补充解释,猪肉毛利率在去年初就能达到20%左右,而钢铁业目前的毛利率不到6%,销售利润不到3%。
目前的煤价仍处在一个持续下跌的态势中,相比煤价的下跌,猪肉价格则坚挺了许多。6月13日的全国猪肉批发价比12日下跌0.06元/公斤,比上周均价上涨 0.20%。业内人士估计“至少在8月份之前,猪肉价格肯定会保持上涨的趋势。”说白了,对山西焦煤而言,目前已是“ 1公斤煤抵不上1两猪肉”的局面。德美化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公司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近6成。德美化工董秘朱闽翀对媒体说,公司 从事完全陌生的生猪养殖业务是为不景气的主业找个出路。
可见山西焦煤、德美化工选择跨行养猪的理由与武钢如出一辙。主业不赚钱甚至亏钱,期望通过养猪杀猪补回来度过钢铁、煤炭、化工行业的寒冬。
但现实的情况是否能让这些养猪的门外汉在“猪窝”安全越冬呢?
业内人士告诫说,跨行业资本进入养猪业存在一定风险,养猪业看似门槛不高,但做起来是有高门槛的,它不像钢铁业,这个行业的生产、管理更多是按科学的流程按 部就班,但养猪是与生命打交道,每时每刻都会有变化,比如气候变化、市场波动、消费变化等对产业影响很大,变数很大,不能具体规范,而需要更灵活的管理
农业专家提醒说,非钢、非煤领域的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养猪受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频发等问题困扰较多,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么赚钱。2008年是外部资本进入养 殖业最多的一年,经历2009年和2010年的低迷后,现在很多已亏损和退出。投几亿甚至十几亿元养猪虽然对某些上市公司来说不算多,但也要小心“打水 漂”。
上海一研究员也指出,“中国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缺乏规模生产。大量生猪养殖者无法预计未来市场的变化,而只能根据经验来决定现在的 经济行为,造成了我国生猪生产呈现周期性波动。”而生猪行业利润水平受饲料价格以及猪肉价格两方面影响。在生猪规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60%左 右。饲料价格与猪肉价格在较短周期内经常出现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从而造成养殖户的利润波动。
自今年2月初起,猪肉价格及生猪价格便开始一波震荡下行,4个月之内猪肉价格跌幅达到20%。与此同时,生猪养殖成本却未见降低,全国生猪市场也于5月底出现亏损。
上述上海研究员还警告说:“产业资本进来,总是抱有远大抱负,希望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品质,走工业化道路。不过,相比行业内优势企业,这些门外汉还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有媒体评论指出:武钢养猪存在非相关多元化经营面临的诸多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实施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
亦有观点指出,如果一家钢铁企业过度偏离主业,将很大一部分资金和精力用于发展非钢业务,尤其是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业务时,也会导致主业发展的后续乏力,这是比较危险的做法。
一位钢铁央企的前任总经理对记者表示,即便非钢产业不跳出钢铁主业的根基,也很难大规模产业化,中钢集团就是最好的例子。
多元化经营,似乎是每一轮经济低潮时央企的集体选择。当年央企三九集体就是被无节制的多元化扩张拖垮。武钢养猪还令市场联想起春兰空调。上世纪90年代后 期,占据市场多半份额的春兰空调风光无限,迫不及待地将触角伸进其他多个领域,摩托车、洗衣机、冰箱、汽车底盘和压缩机等项目纷纷上马,试图打造一个庞大 的“春兰帝国”。如今,中国空调业的主流阵营已没有了春兰的立足之地。
从历史经验而言,武钢养猪转型发展并非开天“创举”,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主业式微,大举进入辅业领域以为救命稻草,甚至将辅业扶正,当辅业不景气了,又想全身而退,结果是主辅剥离困难,辅业成为国企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看来, 武钢跨行养猪,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主业亏损之时,抓一堆辅业来发展,等辅业不好了,就急急忙忙要剥离,事实已经证明,辅业剥离难度很大,这样反复搞来搞去,企业迟早被拖垮。
问题二:跨行养猪对养猪业带来的隐忧
据有关媒体报道,武汉新洲区为武钢长期对口扶贫地区,近年来,武钢已投入近百万元帮助建设新洲区的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武钢在这里搞养殖,新洲区政府承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
按照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的说法,今年武钢将在武汉郊区周边承包几千亩荒地建绿色养殖基地,开展养猪、养鸡、种菜的立体生态养殖业,“准备建万头养猪场,年内就有生猪出栏”。
据媒体报道,新洲区村民刘洪斌向记者证实,目前,武钢正在与当地村民商谈征地事宜,由农民提供土地,武钢提供资金并负责销售。
以此判断,武钢养猪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砸重金跨行养猪或延伸产业链进入养猪业远不止武钢一家。据统计,近一段时间,还有中粮集团宣布计划在2012年 -2015年期间,投资20亿元建设种猪养殖基地及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山西焦煤集团宣布携手双汇首次进入生猪屠宰加工业。该项目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 业双汇集团的第一个合资项目,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大约4亿~5亿元,三期8亿~10亿元 、正邦科技预计5年内投资35亿元在黑龙江实现600万头生猪产业化、德美化工三年内投资5.76亿元,建成年产36万头生猪养殖规模、新希望集团计划5 年内在辽宁投资50亿元,包括养猪300万头等。
本课题组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新希望集团、正邦科技及中粮集团等公司投巨资养猪均属于延伸产业链的多元化。而武钢股份、山西焦煤及德美化工等上市公司完全属于非相关产业多元化养猪。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与养猪原本无关的上市公司均是使用养猪以外的名义从股市募集的资金,在其主业因产能过剩生存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把巨额资金扎堆砸进养猪行业,势必会造成养猪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将他们原来所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带到养猪行业。
据报道,随着生猪价格的回升,无论主业是否与生猪养殖有关,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了“养猪”的行列,熙熙攘攘为利而来。分析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看 好目前生猪养殖业的高盈利性而进行短期业务拓展的,这将导致生猪养殖业的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利润下降。另外,生猪养殖业受市场行情和瘟疫等不确定因 素影响大,企业的风险度也将加大。
据统计,全国的生猪价格已经从去年的20元/公斤,到6月跌破14元/公斤,生猪价格出现罕见的“熊市”。
国家发改委6月25日发布消息称,国家调控生猪价格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广大养殖户全面判断市场形势,积极配合国家市场调控,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适当缩减能繁母猪的饲养,减少后备母猪的补栏,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合力,尽快扭转生猪产能持续过剩的局面。
也有批评者指出,作为国企,武钢享有贷款、土地、补贴等政策优势,如今却要买地养猪,与猪农竞争,其行为带有很明显的不公平竞争之嫌。养猪市场是开放的、公 平竞争的,武钢挟带着国企的优势,与贷款难、买地难、没有补贴的民企和猪农竞争,本身就带有与民争利的味道。而且武钢会否利用自己的国企地位,在“武钢 猪”的销售上抢占有利渠道,进而部分地垄断当地的猪肉销售,也值得怀疑。
更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武钢股份及德美化工等业外股市巨头涌入养猪业,势必进一步挤压正在申请IPO的专业养猪公司的上市空间。
首先,对某些专业养猪公司的持续盈利构成威胁,使得专业养猪公司在盈利环节被卡在IPO的门槛外。
其次,专业养猪公司申请上市必须经过合法用地和环保达标等方面的严格审核,才可能从股市上融资扩大养猪规模。但是,武钢股份这些完全以养猪以外的名义从股市上募集的大量资金,却直接投入养猪行业,形成与专业养猪公司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就打下来一批。”阳谷县畜牧局副局长穆春雷说,“猪肉价格之所以周期性出现高峰和低谷,就是因为养猪门槛比较低,一旦一波市场行情到来,就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局面。”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养猪利润其实不高但风险很大。他认为,任何一个外行者进入养猪业,都要面临一些相似的困难和挑战,除了资金投入,还要有专业人才和场地。后者相比过去,面临的困难更大。
对于大规模生猪养殖,首先要确定好养殖地点,现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对养猪都有严格限制,拿地要获得地方政府审批十分困难,因为养猪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养猪企业不仅不用缴税,还占用了很多耕地。因此,地方政府其实是不欢迎养猪的,更别说大规模养殖了。
问题三:跨行养猪给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隐忧
武钢养猪的理由是因为目前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利润下滑危及企业生存。
但 据了解,中国钢铁业技术虽已取得长足进展,却未能突破技术瓶颈。目前所谓的钢铁产能过剩只是粗钢中下档产品的产能过剩,很多高端钢产品还是要依赖进口。预 计,国内未来五年的特钢需求将超过5000万吨,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增需求占比超过10%,且所需特钢多为高端品种,但中高端板带材类的特钢产品仍依赖 进口,特钢供需缺口未来5年仍将存在。
因此,有批评指出,武钢摆脱困境要靠技术的创新和产业附加值的提升,而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靠养猪来突围,实在有违国企的社会责任,也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良策。
养殖业和现代服务业,本是一处高度开放的低端市场领域,它是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的天然生存场所。
国企冒然进入这个领域,源于其在低端的粗钢加工领域没有实现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掌握着资金和资源优势的国企不设法体内循环,却转身向更为低端的农业和第三 产业进军,市场的分层和分工是明确的,国企如此行为只能让自身变得更为慵懒,形成对低端市场的高度垄断,在事实上推卸了核心企业的社会责任,将自身问题嫁 祸于弱势的中小民营企业。
甚至媒体有更加尖锐的批评说,像武钢这样的中央企业,必须集中全力在关涉国家经济主权和安全的领域贡献力量,应该主动走出去,去与大牌们踢“世界杯”,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做缩头乌龟,“百转千回”,在一些低端技术领域徘徊留恋与民争利。
必须承认,目前钢铁产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钢铁企业完全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产品升级、上下游延伸等方面,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而钢企如果把精力过多地投放 在非钢业务上,行业回暖的周期恐怕还会拖得更长。而且,长远来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钢铁行业前景还是持续向好的,作为钢铁企业来说,还是应 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产品质量,而不可颠倒主次。
谈及武钢发展养猪等非钢产业,中航油前总裁陈九霖表示,养猪赚钱,便去养猪,以后养驴赚钱,是不是又要都去养驴呢?如此这般,何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呢?我国企业若都这样,世界级品牌能够在我国产生吗?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批评说,“武钢养猪,是部分国企大而不强的典型象征。 庞杂的业务使武钢成为一家看不出主业、看不见未来的庞大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