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地位堪比国家《宪法》
作者:牧羊人  文章来源:中国畜牧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16 12:51:50  文章录入:牧羊人  责任编辑:muyangren

    因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家从2006年左右便开始着手对1999年颁发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进行修订,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条例》修订工作正式启动。历时3年,2011年11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的新《条例》,并于2012年5月1日施行。与旧《条例》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张军认为,新《条例》是以法律的形式颁布,而非条例。“新《条例》的地位就相当于国家法中的《宪法》。”
  
  目前,与新《条例》配套实施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已相继出台并颁布实施,张军表示由国家农业部主导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条例将于未来2周内出台,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等现行条例当前也处于修订状态,预计年底公布修订内容。

    7月13日到15日,2012饲料新技术研讨会及配方与原料采购培训课(南方专场)在华南农业大学顺利开班。此次讲座由大连饲水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张军,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伍国耀、Delbert Gatlin,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食品蛋白研究所Mian Riaz博士等人应邀参会。讲座分设配方技术、饲料原料与添加剂、原料检测与品质控制及Brill配方软件培训课等专场共计16个报告,吸引了水产、畜禽行业技术精英等百余人参加。
  
  会议上,长期从事动物氨基酸营养生化与健康研究的伍国耀教授,对饲料配方中氨基酸的应用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认知。“长期以来饲料配方师较多关注动物必需氨基酸的需求,而鲜有关注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一直被假定为其体内合成量可以满足动物需求,这只是单纯的人为定义,并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佐证。”伍国耀认为,配方师需重视对非必需氨基酸营养的研究,因为“目前已知有多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内源性合成,不足以满足动物体(猪)的最大化蛋白质合成和最佳饲料转化率。”
  
  Mian Riaz博士则重点介绍了膨化机制作浮性和沉性饲料的技术要点,他表示鱼类膨化饲料的制作需要考虑原料组成、机械系统配置(硬件)、加工工艺(软件)和饲料颗粒的要求等方面因素。在膨化工艺流程中,脂肪的添加是关键环节。据Mian Riaz介绍,膨化饲料中脂肪含量一般低于20%,超出的脂肪可通过制粒后喷涂添加(最好在60℃添加)。浮性饲料能吸附约30%的脂肪,沉性饲料约能吸附15%。
  
  研究中,Mian Riaz发现脂肪水平可影响饲料颗粒质量。“0-12%的脂肪水平对饲料颗粒质量影响很少甚至没有;12%-17%时,每增加1%的脂肪含量,最终饲料颗粒的密度会增加16g/L;17%-22%时,饲料颗粒基本不膨化,但仍能维持较好的稳定性;当脂肪含量高于22%时,饲料颗粒稳定性会明显下降。” Mian Riaz说。
  
  饲料的沉浮性取决于颗粒密度大小,从Mian Riaz提供的二者关系表中获知,20℃下30‰盐度海水跟淡水环境中,快沉料密度分别为>640g/L和>600g/L;慢沉料密度分别为580- 600g/L和540-560g/L;悬浮料密度分别为520-540g/L和480-520g/L;漂浮料密度分别为<480g/L和<440g/L。
  
  此外,Mian Riaz还介绍了熟化和成型流程分离式膨化机,由两台膨化机组成,第一台膨化机用于膨化产品或熟化,第二台成型膨化机只用来加工高密度饲料。“两台膨化机都能以最大产能工作,可生产密度范围很广的饲料,但资金投入大且当生产浮性饲料时会造成设备闲置。” Mian Riaz表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