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是全国闻名的“生猪之乡”。近日,全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该市举行,国内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共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大计。
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养殖,从传统产业到优势产业,高平市生猪养殖闯出了一条崭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高平市共建成千头以上猪场288个,其中万头猪场16个,规模养猪占80%以上。2011年,该市生猪出栏135万头,产值突破20亿元,只养猪一项提高农民人均收入9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736元的12.4%。
叫响高平生猪品牌
从规模养殖到品牌效应,高平生猪业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的华丽转身。
山西凯永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坐落于高平市河西镇仙井村,该园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通过“猪—沼—菜(果)”循环生态模式,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增益、游击联动、综合提效的运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园区主任李卫中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该园区生猪养殖监控室,从监控器上可以看到:猪舍分工明确,采用国际先进的防疫模式,饲料自动输送系统、高床网上培育系统、猪粪资源化系统、污水环保化系统一应俱全,全程自动化和无公害化的特点一目了然。因为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业采用的是无菌化操作,所以除了工作人员之外,一般人不允许随便进入猪舍。李卫中介绍,在如此舒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猪,个大、瘦肉率高,当然也能带来丰厚的利润。目前,凯永公司年出栏2万多头商品猪,“凯永”牌高平生猪,现在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
除了山西凯永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高平市还有一大批生猪养殖户,已经或正在形成规模化养殖和园区化养殖。高平市委、市政府也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全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带头作用,对现有品牌进行优势整合、品牌再造,统一设计、统一包装,全力打造“高平生猪”这一响亮品牌,不断使高平生猪名满天下、享誉全国。一是靠龙头创品牌。利用上海杰隆、华西希望的品牌优势和“凯永”、“正易”的市场网络,借船出海,为“高平生猪”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二是靠质量保品牌。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优质率达90%以上;建立了养殖标准体系,11个企业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依托动物监督所和雨润检测室,对进入市场的每头生猪进行检测,确保了质量安全。目前,该市正在建设无抗猪繁育基地,实现生猪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靠市场扬品牌。依托高平市生猪协会,与大型超市建立联盟。积极参加招商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长期宣传品牌,真正叫响高平生猪品牌。
全力提高生猪产业附加值
致力于“两端延伸”,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大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在山西凯永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种植的蔬菜全部施用猪粪转化成的肥料,不使用任何农药。凯永公司蔬菜大棚,是依托生猪养殖基地建立起来的附加产业,全部采用的是猪粪转化为沼气后残留的沼渣沼液,这些沼渣沼液通过水肥一体化机械输送到大棚里。然而,这只是高平市提高生猪产业附加值的一个缩影。
农业要实现产业化,必须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循环的方式延伸农业。
近年来,高平市在发展生猪产业时致力于“两端延伸”,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条,大大提高了生猪产业的附加值。
所谓两端延伸,一端是产前延伸。主要完善了四个环节的内容:一是利用高平市的玉米优势,与华西希望、特驱集团等饲料企业合作,建设四个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二是与特驱合作,正在筹建30万头种猪基地;与杰隆合作,建设10万头无抗猪基地。三是利用生猪粪便,建成沼气站26个,8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四是利用沼液、沼渣,发展设施农业1万余栋、果品2万余亩,形成了完整的产前循环链。另一端是产后延伸。主要完善了三个环节:一是与雨润合作,建成了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二是分别与山东德力斯和特驱合作,建设熟肉加工项目。三是与杰隆合作,建成了5000吨猪血加工项目;与唐山隆德合作,建设高档骨瓷项目。
通过两端延伸,高平市打造了从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沼渣利用到生猪屠宰、熟肉制品、猪血猪骨加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迈进、低效益向高产值的质变。
绿色产业撑起新的增长点
集规模养殖、设施种植、种苗繁育、有机配肥、加工冷藏、科技服务、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逐渐形成。
在山西凯永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里,两个600立方米的沼气罐格外引人注目。沼气罐利用猪场的粪便发酵后生产沼气,有效减少了污染。传统的养猪场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以养猪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除节省了种猪养殖成本外,这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把生猪产业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谋划,上升到政府层面来推进,才能实现效益的大提升,这是当地领导的共识。
近年来,高平市坚持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当地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累计投入7000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每年拿出2000万元,累计投入8000万元,扶持沼气建设。从2012年开始,当地把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环节,从养殖环节转向加工环节,集中资金扶持品牌创建、市场建设、协会组织,促进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建成了防疫中心和9个兽医站,每个村都配备了防疫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防疫经费100万元,免费进行免疫;政府出资80%保费,为2.6万头母猪参保,确保了生猪产业安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