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架子牛必须是1至2岁的“去势公牛”,体重严格限定在300kg至400kg之间,肥牛屠宰须按6步工序进行,其中,放血时间控制在8至12分钟,检验合格的胴体进入排酸间后,要先在2℃至4℃的预冷间经过72小时熟化处理,使肉的中心温度低于5℃,再经18小时0℃至4℃的排酸冷处理……
到过河北大厂肥牛生产车间的人,无不被这一串精确的数字所震撼。正是这一系列严格的标准,铸就了大厂肥牛上乘的质量,打开了大厂肥牛强势的销路。如今的大厂肥牛风靡全国,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肥牛市场占尽先机。以北京为例,大厂肥牛占其牛羊肉市场70%的绝对份额,即使在全国最大的肉牛生产基地的东北,仍占有其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产业链拓展出的肥牛专营连锁店更是开遍全国,仅福华公司一家在全国就有200多家肥牛连锁店和加盟店,而且开一个火一个,客流如涌。
大厂肥牛缘何如此“牛”?据当地人介绍,大厂自古就是皇家牧场,畜牧产业历史悠久,居住在这里回汉民众尤其擅长牛羊饲养、贩运和屠宰加工。《大厂县志》有记载:历史上的大厂夏垫镇牛市,明朝末年既已兴隆,夏垫镇地处京、津之间,西扼京华、东临秦唐、南眺津卫、北倚幽燕,为南北牛羊贩运的咽喉要道,商贸活动十分发达。到上世纪初,该地的畜牧业达到鼎盛,“每逢‘中秋’八月,上市的牛能达几千头,早晨牛叫声能传出四、五里地远”,回民百姓居住在这里,北上内蒙古,南下京、津、唐,行商贩牛,在与南北客商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源自这份历史的积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耕牛的“解放”,擅长牛羊饲养的大厂人几乎家家户户饲养肉牛,牛羊养殖、屠宰产业在当地迅速兴起。随着产业的成熟,该县畜牧业向集约型转变,逐渐形成了集牛羊养殖、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古老的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6年,该县大胆引进一家“三资”企业——华安公司,这在大厂回族自治县、甚至廊坊市都是第一个被吃的“螃蟹”。自此,一直以屠宰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大厂畜牧业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大厂人打破了国内高档牛羊肉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华安公司是大厂畜牧业的开拓者,该公司将德国全套先进的屠宰生产线和西方先进的工艺流程带进大厂,促成了大厂肥牛按照欧共体标准和伊斯兰屠宰方式进行生产的传统。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大厂人又开始在深加工上下功夫。该县参考巴西烤肉、韩国烧烤、日式料理,推出了精品部位肉的涮食方法,这种深加工过的肥牛一经投放,便以其极佳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简捷方便的食用方法,迅速风靡全国。因肥牛最先为大厂开发,故为“大厂肥牛”。如今,大厂肥牛红遍大江南北,上到高档宾馆、饭店,下至寻常百姓餐桌,肥牛成为大厂独特的饮食文化品牌。
大厂肥牛的销路打开后,该县迅速制定实施了《大厂肥牛》地方标准,规定了大厂肥牛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划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各项指标。标准的跟进不仅保证了大厂肥牛的质量,更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近些年,大厂本地肥牛企业更加注重生产工艺的精进和产品标准的提高。
2010年初,为促进大厂肥牛品牌的宣传,该县质监局开始申报大厂肥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给与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县畜牧局、科技局、商务局等单位积极提供帮助,县福华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了实验室数据的比对和论证及技术标准与技术文件的起草,在全县的通力合作下,大厂肥牛于2010年9月8日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形式审查、2010年12月29日正式获批。
为推进地标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厂县质监局积极推广“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大了专用标志的推广力度。2011年8月12日,在该局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下,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地标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县各乡镇及规模屠宰加工企业参加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推广使用说明会。目前,全县有7家企业提出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其中1家企业的材料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
逐渐成熟的大厂畜牧业还将产业链不断延伸,并开始向国际迈进。永发油脂加工厂生产的精炼动物食用油脂,已经打入国际市场;福华、鑫诚等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的中、高档牛羊肉产品远销到朝鲜、韩国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县加工的牛羊肉产品7%产量销往国际市场,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8个,年出口量1.6万吨。
不满足于简单产业链,该县县委、县政府引进建成了福华、跃华、鑫诚等10多家针对高端市场的屠宰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标准、管理水平等环节超前定位,引进国际标准设备,坚持欧共体卫生标准和规范屠宰程序,该县肥牛生产企业在屠宰、排酸等工序上均有严格的标准,其生产开发出的产品以上乘的质量占领了全国大中城市的中高档牛肉市场的先机
目前,该县屠宰加工企业遍及各个乡镇,10多家规模屠宰企业全部利用世界先进设备、现代化屠宰技术和规范屠宰方式进行生产,开发出的13大类60余个品种的大厂肥牛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大厂作为全国肥牛系列产品涮食发源地的地位更加巩固和突出。《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