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破“猪周期”究竟有多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 8:48:33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今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先高后低。尤其是春节以后,猪肉消费量下降,导致价格下行,3月生猪收购价和白肉批发价继续延续上月回落态势。市商务局商务预警的监测数据显示,3月全市生猪收购均价为13.6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6.05元/公斤下降14.95%,白条肉的出厂价比去年同期下跌2.5元/公斤左右。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下跌后的猪肉价格仍让消费者觉得不算低,但目前我市不少生猪养殖户已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希望能有国家政策扶持,帮助打破“猪周期”这个怪圈。

  2013年“猪周期”又至?

  目前猪价下跌,但饲料价格一路上扬,全国猪粮比已经跌至5.71∶1,可能跌破5.5∶1的中度亏损线,进入黄色预警区域。对于这个“亏本”的信号,养殖户普遍感到担忧,长期下去,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因为无法抵抗风险会退出,大型养殖场也难以维持。另外,疫病频繁发生也导致养殖风险增大,现在养殖业国家补贴较低,中小规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

  事实上,整个2012年猪肉价格就持续低迷。“去年好歹抓住了价格上涨的一个月,卖了十几头猪,算是保了本。”金东区曹宅镇桥下村一养殖户说,村里也有赔钱的,有的是价钱高时他们没有出栏猪,有的是看见价格上来了想等一等,结果一等就等到了现在。

  农业部的一项研究显示,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呈现波动中增长的态势,先后在1985年、1988年、1994年、1997年、2004年、2007年经历了六次明显的价格波动,价格较上一年增长都在10%以上。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价格波动尤其大,增幅超过50%。

  研究显示,从历史情况看,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平均周期为四五年,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别为3.5年和2.5年。2007年后,猪肉价格又先后经历了两次波动,“猪周期”时间明显缩短,约三年一个周期,而且振幅加剧,尤其是2011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更是达到70%。

  由于猪肉消费是群众的刚性消费需求,这种“猪周期”循环的结果,要么是猪贱伤农,要么是肉贵得让城里人吃不起,使调控增加了难度。

  散养户占不到便宜

  养殖户和消费者有点像跷跷板的两头,总难有两全其美的时候。而屠宰场和零售商则是跷跷板的轴承,无论猪肉贵贱,生意人的利润总不会少。数据显示,剔除滞后效应,生猪的收购价跌幅远远超过零售市场上猪肉的价格跌幅。

  这个价格波动的周期也被业界称为“猪周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优惠政策,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我市不少资本进入养殖业,养殖户剧增,生猪存栏量明显增加,导致各地生猪在春节前后集中出栏,春节过后猪肉消费量下降,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生猪价格下滑,猪饲料价格上升,使生猪养殖利润越来越薄。婺城区雅畈镇黄皮塘养殖场的负责人说:“生猪价格达到15元/公斤才能保本,以目前的生猪价格来算铁定要亏钱。”自繁自养的规模户都在亏本经营,如果是外购仔猪或经营不好会亏得更多。

  生猪生产大致分为饲养环节、贩运环节、屠宰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等五大环节,养殖户处于环节的最低端,与其他环节相比利润仍然偏低。养殖户普遍认为利益分配不均衡,一些养殖户反映现在普遍受“小刀手”控制,价格“小刀手”说了算,粮食有保护价,生猪没有保护价,春节期间零售环节利润更高。

  打破怪圈亟待政策合力

  那么,“猪周期”是否无法规避呢?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胡晓青认为,要打破猪肉价格“涨价、降价、亏损、减产、再涨价”的恶性循环,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关键在于改变散养户占比较高的现状。散养户受自身专业知识等因素限制,对市场难以形成全面充分的判断,价格波动对其养殖意愿的影响较为明显,加上散养户本身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低,而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就好一些,在疫病防控方面也具有优势。

  很多养殖户希望,国家制定一个猪肉最低收购保护价,这样即使猪肉价格再波动,养猪户也不会亏本,心里有了底才能把猪养好,保障市场供应。在养猪普遍亏损时,国家应该给养殖户补贴,保护他们的利益。

  国家统计局金华调查队对目前的生猪市场做了调研,并提出建议:合理利用生猪生产补贴政策,在生猪市场供小于求、价位高、生产利润大的时候,可以降低或取消补贴,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时候,应对能繁母猪和优良种猪场种公猪进行补贴,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尽快建立以价格主管部门为主导的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多渠道、全方位掌控生猪存栏数量和市场行情,设立生猪存栏量、价格行情警戒线,当生猪存栏量、价格行情接近警戒线时,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向公众预警,合理引导农户发展养猪业,使生猪生产、生猪市场价格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提高养猪场(户)饲养门槛,抑制养猪业发展过快的势头;建立猪肉储备制度,在生猪收购价格过度下跌时,国家可制定最低保护价格,将补贴直补给养殖场,鼓励企业增加活猪储存量,防止生猪养殖大起大落,确保生猪收购价格稳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