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10%左右高增长以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如何发掘和用好新的增长点,涉及到对新增长阶段特性的理解,通俗的讲,过去主要是铺摊子,今后主要是上台阶。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饲料工业的潜在增长点在哪里?如何上台阶?本届研讨会有幸请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平涛先生,在大会做主题报告:《从中国人口及经济变化看饲料工业发展》,以下内容为博亚和讯网根据孔平涛先生现场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孔平涛先生开场以5个问题的形式介绍了对饲料工业发展的思考背景,分别是:2012年中国GDP的增长率7.8%,未来10年中国GDP增长低于8%是否成为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中国人口老龄化,畜产品消费是否会下降?中国未来每年畜产品增加量应该是多少?饲料蛋白需求靠国际市场支撑,中国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能否持续?未来饲料市场的发展拉动力靠什么?
畜产品消费增长动力由人口红利向城镇化红利拉动转化
在2002-2005年间,肉类产量与人均GDP增长开始发生明显背离。短缺时代已经过去,畜产品供求出现弹性。
从城乡消费水平看,农村畜产品消费量不足城镇消费量的一半,这种差异会在未来的10年持续,即城乡结构性红利拉动。
结合人口数据、城镇化数据,构建模型,博亚和讯对2020年肉类产量偏高估计:至2020年,肉类总产量为8820万吨。比2011年增长86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3%。
工业化饲料产量增长空间——市场规模红利的拉动作用减弱
中国工业饲料在2006年以前每年享受着超过1亿吨的规模红利拉动,2006年以来,随着养殖量的增速放缓、规模化水平提高、集团饲料企业的扩张等因素,工业化饲料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产业规模化商业红利在逐渐消失。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饲料产业在未来7、8年时间里,仍然能享受规模红利带来的高速增长,至市场渗透率饱和后,将于2018年前后跨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
畜牧饲料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商业机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不同省份,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带来饲料市场空间的转换,在原料紧平衡状态下,不同区域原料供需特点对添加剂市场、饲料市场存在不同的商业机会——比如从2011年6月份到2012年10月份,小麦在饲料中消耗量达到了3700万吨,保守估计节约成本15亿人民币,带动4亿元酶制剂销售额,同时消耗了更多的氨基酸,而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正是发生小麦替代玉米较多的省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