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国内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鲜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的四年多以来,中国奶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其中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综合中国经济网、中商情报网等媒体报道)
如同新闻中所述,除了生鲜奶总生产量增长缓慢之外,四年多来中国的人年均占奶量也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仅稍微提升了0.3公斤。有数据为证,2012年全球的总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但去年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乳品行业发展速度竟如此之慢呢?
如同专家所言,中国虽是第三个产奶大国,但饲养成本偏重,实际利润偏低,收奶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据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的牛奶收购平均价格,按《荷斯坦》对欧美亚洲等20个国家2012年6——10月份的奶价调查,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为3.24元;而根据北京东方戴瑞乳业信息咨询公司对中国28个省28个规模牧场的定点跟踪调查,2012年6——10月每公斤平均为3.90元。收奶价格过高,这无疑极大地制约了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客观上使其在与国外同类乳品竞争中已经处于劣势。
奶源是乳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抓好奶源这个源头,国内乳制品行业才能得到有效发展,这也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然而,知易行难,“源头的问题,解决起来远比想象的要难”。我国原有的奶源状况主要以散养农户和奶站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本来就暗藏着各种隐患。为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从2008年起,国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重点对水电路、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设施及饲草料基地等进行改扩建。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原料涨价,造成产品成本上升,目前全国726家乳品加工企业中亏损的企业已接近40%,无疑更使中国乳品行业举步维艰。奶源生产供给存有缺口,同时原奶收购价已失成本优势,国内使用还原奶粉的企业更是越来越依赖进口奶粉,又导致每年洋奶粉进口剧增。据报道,中国近两三年来每年还得从国外进口60万——90万吨的奶粉及其他奶制品作为补充,而这个数字在2008年仍仅仅是14万吨。同时,部分中资乳品企业在海外收购牧场、加工厂动作也越来越频繁,这都影响了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
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广告营销费用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有资料显示,虽然上半年伊利股份的广告宣传费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22.06亿元的广告投入相较7.62亿元的净利润,仍然是个“大手笔”;光明乳业当期广告及营销服务费占销售费用的63%,其中广告费为3.32亿元;营销及销售费用为8.74亿元,分别较上期增长26.9%和26.7%。众所周知,广告费用最终还是会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让消费者埋单,更何况现今国内乳制品行业有过度包装的趋势,使得价格优势越来越微小。
由上可以看出,只有建立奶源基地、发展自有奶源,构建由奶农、企业、政府部门参加的价格协商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原奶质量风险;鼓励社会分工和专业养殖,进一步壮大奶农合作社,让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在地位上更加对等,具有相应的奶价定价权和话语权,形成优质优价的原奶价格机制等等,才能扭转颓势,让国内乳制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春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