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业内呼吁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网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4 14:36:00  文章录入:玉蝴蝶之痛  责任编辑:hanliu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肉牛产业的根基已受到严重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牛肉销量巨大,业内甚至有“三年吃掉一个省”的说法,业内预计5至10年内肉牛产业都很难完全恢复。湖北省畜牧局总畜牧师洪齐预测,三年后全国进口牛肉将会主导国内市场。

  业内人士一致表示,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是产业恢复发展的根本。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特别是能繁母牛养殖场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用地上予以倾斜,为肉牛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壮大肉牛规模化养殖。

  一是尽快对能繁母牛或牛犊实施补贴,重点扶持能繁母牛养殖场,从源头上解决牛源偏紧。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规模户发展自繁自养或专门从事母牛繁育。

  二是加大对规模肉牛养殖特别是能繁母牛养殖的土地、信贷扶持。制定扶持政策,简化肉牛养殖的用地以及贷款审批手续,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肉牛业的信贷支持,破解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融资贷款难等问题。赛德银表示,对于母牛养殖场的选定,应派专家组进行考察确定,发放贷款后要进行跟踪检查,以免出现投机套取补贴的行为。

  三是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散户加快退出的形势下,规模养殖场和牧区家庭牧场是稳定牛生产的重要力量。马闯建议,参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采取财政‘以奖代补’或基本建设投入的方式,在主产区支持改善圈舍、饲草料加工贮存、粪污处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牧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现代生态家庭牧场,加快推进肉牛生产方式转变。”马闯说。

  四是鼓励地方建立紧密的肉牛产业链,采取“繁育—育肥—屠宰加工”各环节分工合作、利益均分的模式,以带动能繁母牛养殖的积极性。

  五是开发奶牛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肉牛供应短缺的局面。据统计,我国每年要淘汰80万头奶牛,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低端牛肉市场需求,此外部分奶牛公犊肉品质较好,也可满足部分中高端牛肉需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