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禽兽药黑幕:你使用了多少假药违禁药
作者:王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7 20:23:35  文章录入:hbxmfw_bj1  责任编辑:hbxmfw_bj1

  今年2月的一天,农历春节刚过,喜庆的气氛还未散去,扬州江都养殖户老张早晨起来却震惊地发现,看自己养的5000只鹅一夜之间全死了,一只都没有剩下。这让老张两口子欲哭无泪,他们立即想到了前一天给鹅喂的药。老张试图去要求药店和兽药厂赔偿损失,但法律取证的种种困难,远远超出了一个老农的能力范围。

  老张养鹅,是假兽药带来损失的一个极端个案。但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也许是幸运的——如果这些鹅没死,它们身上残留的假药,下一步就流向市场、登上餐桌,进而进入人的身体,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据报道,仅仅在2008年,中国兽药市场年销售额便已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涉及1454家兽药企业,生产近2000个品种的兽药。而这些兽药,也用于家禽、牲畜从出生到屠宰场的各个环节。   这也意味着,在禽肉产品中,兽药才是食品安全的真正源头。而公众熟知的“瘦肉精”仅仅是这上千种兽药中的一种,瘦肉精之外,每天都会有各种兽药被使用甚至被端上餐桌。

  尽管无法精确统计目前市场假兽药的总规模,但据《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历时两个多月的调查,以及与兽药行业专业人士在多地区走访养殖场、零售店所见,目前国内假兽药销售渠道分布之广泛细密,使用之普遍,监管之困难,现状皆令人担忧。

  销售乱象:戏剧性的一幕。
  盐城郊区的大南庄是远近闻名的孵化基地,每年春天,上百万只鸭苗鹅苗从这里上车,流向全国各地的养殖场。由于养殖规模巨大,这里也成为兽药比较集中的地方,小鸭小鹅用药尤其多见。
  2012年3月初,“禽流感举报第一人”笔者和乔松举来到这里。乔松举本是江苏高邮的养殖户,多年来使用兽药、研究兽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多次与问题药厂打官司胜诉,因在兽药打假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曾经协助国家农业部,在全国多个地区参与兽药打假。

  在大南庄村中间的街道上有多家兽药店。笔者与乔松举先后进入其中三家店面,并有针对性地买了总共十几种药,在付钱之后,所有的药品,药店均不开具任何发票或者收据。“我们不好开的,药厂卖给我们,也是什么都不开。”店老板说。
  在一个小村落,陌生人这样的购买很容易引起注意,买完药之后,本报记者和乔松举便迅速撤离。乔松举告诉笔者,方才在药店里目测,至少有20%的药都是假的。

  根据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以非兽药冒充兽药或者以他种兽药冒充此种兽药的”和“兽药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兽药国家标准不符合的”,皆是假药。同时规定,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按假兽药处理。”
  而笔者和乔松举所调查的假药,即包含上述几种情况。对于一些药品,不仅包括“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兽药,此外,因为药品扩大宣传,有的养殖户按照夸大宣传的用药剂量去使用,有时根本起不到效果,甚至会起到反效果。走出药店不到10分钟,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乔松举接到一个电话。
  “乔总吗?我是***,你在盐城?”
  “是的。你怎么知道?”
  “在大南庄吧?”
 “是的。你也在?你看见我了?”乔松举惊讶地问道。
  其实打电话的人远在南京,是一个兽药经销商,与乔松举认识多年。原来,大南庄的兽药店已经打电话给他。他猜到了几分,于是立即打来电话。不由分说,该经销商从南京连续驱车数小时,来到大南庄。一番说情之后,提出希望乔松举归还那十几种药品。将该药品拍照取证后,乔碍于面子,将该药归还了回去。接下来的闲聊中,该经销商和几位店老板诉说了一些“苦衷”。
  “药确实是有问题。但是这事得靠政府管啊,他们管住药厂不就没了?再说大家都在卖,我们不卖别人也照卖,可是日子还得过啊。”一位店老板坦率承认那十几种药都是假药,然后说,“老百姓不喜欢买真的,只喜欢买假的,假的便宜啊,一般人又搞不懂真假。”
  上述店老板介绍,当地兽药店从接触到的大部分药厂进货时,药厂几乎从来不给开具发票和收据,连钱都不是直接打给药厂,都是由物流代收。药店卖药给顾客,也拒绝开具收据或者发票。
  这样,一旦下游的养殖户出事,便无法从法律上证明买药的渠道,这给兽药店、兽药厂形成了“保护墙”。对假兽药生产企业来说,这道保护墙是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本文开头提及的老张,维权时会首先遇到这道关。

  次日,笔者与乔松举来到盐城市区,准备继续购买一些假药留作证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连续去了六七家药店,均发现里面的药架一半都是空的,而且全是正规药品,找不到假药。跟店老板攀谈时,店老板非常警惕,反复问笔者的身份。于是笔者意识到,行动已经暴露了。事后,一经销商告诉笔者,药店销售体系“圈子”其实很小,网络非常灵通,有任何消息都会相互告知,以防备“意外情况”。后来在扬州的一次暗访中,笔者再一次体验到了这种情况。

  生产乱象:戏剧性的第二幕。
  5月5日,笔者陪同成都一家着名的医药企业工作人员,来到江苏扬州某着名动物医院门前。该动物医院曾经被江苏省农委授予“2010年江苏省放心兽药示范单位”称号。
  数日前,该公司惊讶地获知,该动物医院以及江苏许多药店正在销售他们公司生产的一种药品,但该公司其实只拿到了农业部的药品批文,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生产,更没有过任何销售。5月2日,一位业内人士曾专门在这里买了几瓶以留作证据。此外,他们还获知,在东北也有该药品在销售。
  这也意味着,制造假兽药的“李鬼”行动比只拿到批文的“李逵”还快,而且能进入江苏省最有名、最正规的动物医院之一进行销售。
  “从药品制造的水平和销售渠道的成熟度来判断,造假者能耐很大,肯定是兽药行业内非常资深的人士,或者相当有实力的企业。”该公司人士分析。
  该药零售价格每瓶75元,据一位业内人士估计,其生产成本应该不超过5元,十几倍的暴利,令人咋舌。

  笔者随即陪同制药公司人士进入上述动物医院买药。可能是因为带着眼镜,并不像养鹅场的主顾,开药的医师一边开药,一边满腹狐疑的表情反复问:“你们从哪里来啊?”“搞科研的吗?”“养殖场地址在哪?”等很多问题。勉强应对过关后,药师从电脑里调出该药的记录,打印出药方,便让去交钱。
  5分钟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笔者与成都制药公司人士交款完毕,到药房领药,却忽然被告知:“我们没有这个药,从来没卖过。”
  此后,二人无奈离开,与几位其他业内人士沿路边走边说。此时,笔者注意到有一戴墨镜男子骑着电动车,忽远忽近地跟随着。一旦觉察被注意到之后,该男子便立即掉头,沿马路逆行往回走。笔者立即“反跟踪”,最后看到该男子拐进了前述动物医院。“可见他们有多警惕。”同行的一位业内人士对此笑道。

  接下来的几天,意料之中的情况发生了。就像前文曾经描述过的那样,很多药店闻风警觉。成都前来打假的企业,最终无功而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