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不断加剧,控制也越来越困难。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回顾2012年上半年猪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就今年我国猪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本地实际情况和一些专家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本人认为2012年上半年我国猪群疫病有以下特点: 1、产房乳猪流行性腹泻病成为影响猪群的重要疫病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病毒性腹泻发生严重,先呕吐再腹泻,该病的发生跟以往的病毒性腹泻有明显的区别:A、只发生在刚出生的乳仔猪,以窝为单位,病猪在出生2~3天后先有呕吐症状,然后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其他猪不发病。B、持续时间不一样:以往发生疫病控制时间短,大部分在一个月内就能把疫病很好的控制。上半年发生的此疫病,持续时间长,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一发生此疫病,持续时间多常达4个月以上,有的甚至全年不间断,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哈尔滨兽研所冯力研究员针对我国11个省市、28家猪场的148份猪腹泻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分析,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11个省市的28家猪场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阳性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占55.4%(82/148),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占39.2%(58/148), PEDV+TGEV占25.9(38/148), 猪轮状病毒(PoRV) 占10.8(16/148) 。 冯力研究员认为,目前造成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原仍然与PEDV、TGEV和PoRV有关,并且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仍为PEDV,其次为TGEV。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启盖、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余兴龙,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毓茂等权威传染病专家大量的实验室病原分析结果一致。 因此造成此次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是2型PEDV,其次为轮状病毒。 2、育肥猪五号病感染时有发生 受寒冷天气的影响,每年春节前后此病流行严重,其它季节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我国以O型FMDV为主,有3个亚型:中国古典型、泛亚型(1999年)、东南亚亚型(2003年),不同亚型之间只有部分交叉保护。据专家分析目前中国主要流行东南亚亚型(缅甸毒株),所以疫苗保护率不高。 3、蓝耳、圆环病毒感染居高不下 种猪蓝耳、圆环病毒带毒率高达70%以上,很容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乳仔猪先天性感染,同时不断向环境排放野毒,再加上冬春季节天气寒冷,门窗密闭,通风不良,保温不到位等应激因素,造成保育猪时常发生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 4、猪瘟免疫失败 由于猪瘟免疫失败使得老病复杂化。主要原因是因为种猪呈亚临床感染,母猪持续带毒,造成先天性免疫耐受,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造成乳猪、保育猪发病。还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造成猪瘟抗体水平不高,没有保护率。 5、繁殖障碍性疾病依然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种猪蓝耳、圆环、猪瘟的带毒率较高,加上霉菌毒素的影响,扰乱母猪的生殖系统,造成后备母猪发情不稳定或不发情,怀孕母猪返情、流产,产仔数低,弱仔、死胎、木乃伊多等。造成中国母猪年提供上市猪平均水平只有13.5-14头,而国外可达到26头。 6、多重感染非常普遍 目前猪病的发生,多呈现多重感染、混合感染,病变不典型,复杂化,多样化,病毒与细菌综合感染,药物预防与治疗效果较差。 综上近几年猪病流行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本人认为今年下半年猪病疫情依然严重,防控压力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高温天气的影响,猪“高热综合症”更加严重,尤其是中大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引起的高烧、顽固性咳嗽大大上升。蓝耳病引起的母猪流产率会有所上升。 2、受上半年流行性腹泻的影响,母猪带毒率普遍,虽然目前疫情有所缓解,如果没有合适的疫苗上市的话,到了入冬后再次返弹爆发的可能性很大,损失将依然严重。 3、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多,亚型也多,各血清型、各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非常低,新疫苗的研制远远跟不上疫病毒株的流行变化。加上本省大部分育肥舍保温设施差,很容易造成此病的再次流行。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当前猪病流行情况,谈谈防控措施: 1.加大环境控制措施,改善猪舍硬件条件,做到“冬暖夏凉”,降低环境应激。尤其要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病死猪、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做好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基础工作,尤其要选对疫苗,且免疫到位。结合合理的阶段性、季节性保健工作。 3.加强猪场生产管理工作,实行“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 4.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提升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执行力,真正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相结合”的养猪理念。 5.加强猪病净化工作,建议国家实行净化淘汰补偿措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 6.建立联合育种工作,提升种猪品质,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7.建立国家疫病诊断室,并对外开放,帮助猪场快速诊断疾病,制订防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