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奶价全球最高”违背“价格道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 13:40:57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日前,德国奶粉第一品牌喜宝董事长斯特凡·喜宝坦言:“中国成为全球奶粉价格最高国家。”近年来,“洋奶粉”均价从200元跃升300元,2011年底大调价,少数奶粉开始“奔四”、“奔五”.关税下调、原材料成本下降,都无法阻挡“洋奶粉”的“涨价狂潮”.(见2012年10月22日新华网)“洋奶粉”涨到今天这个“范”,实质上,我们的婴儿不是在“喝牛奶”,而是在“喝美金”、“喝欧元”、“喝外币”.
  
  “中国奶价全球最高”此最有罪,此最无荣,谁是魔手?此最祸自国奶无力,此罪缘自洋奶打劫,背离“奶牛良心”,违背“价格道德”.总之一句话,“中国奶价全球最高”缘自洋奶价格联盟,国奶不努力不给力。
  
  首先,不得不为“洋奶粉”自曝“中国奶价全球最高”的勇气与坦荡而叫好。
  
  近年来,“一面”是“洋奶粉”屡屡被检出有质量问题,“一面”是“洋奶粉”通过“瘦身”等方式不断涨价,“一面”是“洋奶粉”屡屡出问题却仍然能得到信任,“一面”是“洋奶粉”被八成以上消费者认为质量优于国内,“一面”是消费者并不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是“被迫选择”……面对诸多现状和“面孔”,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受伤的是消费者,伤得最深的是信心,受伤的当然还有那并不富有的“荷包”,而问题的关键还是因国产奶粉“不努力”、“不给力”、“不争气”.
  
  事实上,近年来,如明治、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美赞臣、金典等“洋奶粉”,均未逃脱“问题关”、“质量关”和“安全关”.某些“洋奶粉”甚至被大面积“召回国”.自称没有问题的产品,其实大有问题存在。单从乳制品剖析,整个产业链通过饲料、水质、土壤、加工、存储、包装、运输等环节,只要有某一个链条或环节出现问题,其产品就是“问题产品”.自然,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国家敢承诺自己的奶粉百分百安全,只是问题的程度或密度不同而已。美国等大国,“奶粉召回事件”时有发生。其实,大多数“洋奶粉”根本不是“原装”.相当于“洋品牌”中国再制造和再加工。
  
  奉劝乳品企业“理直气壮”涨价的同时,更要“HOLD住”质量。2008年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一夜惊魂。尔后,“洋奶粉”大举进军中国,继而由“集中调价”到“集体涨价”,默契中形成了“价格联盟”.
  
  可以说,中国奶粉市场“商机无限”、“消费无穷”、“供给倍增”、“容量超大”等“奶文化”,已成为“洋奶粉”进军中国的“情商”欲望之火,更成为跨国食品巨头业绩增长引擎之驱动力。从雀巢、达能等公司201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婴幼儿营养品销售保持“强势增长”.其中,雀巢财务报告首次在华公布,新兴市场业绩增长达11.7%,中国市场贡献很大,预测今年在中国区的销售额将倍增。
  
  “中国奶粉价格偏高”成为“洋奶粉”的“中国冰川”.对于“洋奶粉”来说,除了抓住中国这个市场容量大之外,价格高是其业绩“向好”的主因。资料显示,中国市场位于200元至300元区间的中高端奶粉销售最大,占总销售量42%.另一个趋势,300元及以上高端奶粉销售增长十分迅速,从2011年的4%已提升至今年3月的9%.
  
  “全球奶差价”成为国内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雀巢同系列奶粉国内外价差近200元人民币,如雅培、惠氏和美赞臣等奶粉的“全球差价”均很大。还有,比如中国市场销售较好的荷兰美素1段,荷兰售价10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80多元每罐,而中国市场折合人民币278元每罐;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当地官网价格9.95欧元,折合人民币80.6元每罐,中国市场折合人民币318元每罐,是原产国价格的近4倍。
  
  显然,“洋奶粉”此举违背“价格良心”和“价格道德”,笔者以为,所谓的“产品价格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而定”,既不合情,又不合理,还不合规,更不合法。
  
  当然,某些“洋奶粉”因中间环节过多、过杂和过繁等因素,导致最终价格上涨,也是其中原因。作为“洋奶粉”企业不要只考虑自身利益,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尽量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能力”,更多的是,做到“全球统一定价”,其他过程与消费者无关,那是企业内部要做的“功课”.
  
  值得一提的是,“洋奶粉”要懂得,商品也要遵循“价格规律”、“市场法则”和“伦理道德”.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维权机构,要制衡“集体涨价”和“价格联盟”等现象,不管那国产品,做到一视同仁。
  
  另外,要指出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在中国市场,便宜的奶粉最不受信任不好卖,高价高端的奶粉反而增长得最好最快,所以未来,婴儿奶粉的价格仍然没有降温的可能。”其实,消费者原本是理性的,不是有钱没得地方“烧”,而是“产品信心”和“消费信心”被“非理性事物”暂时“扼杀”.“洋奶粉”借机“涨”的同时,我国诸多因素,成为推动“洋奶粉”中国价格全球最高的核心“魔手”.
  
  应该说,“洋奶粉”中国“流通链条”当“拷问”,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更应当“拷问”,还要“拷问”的是政府监管部门及市场经济的程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