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河北省的奶牛存栏量得到了稳步增长,鲜奶价格小幅上涨,但奶牛养殖效益不高。我们在河北省选取了50户较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进行监测,截止到9月底,奶牛存栏5982头,同比增长3.32%;奶类总产量144.1万吨,同比增长14.5%;牛奶平均价格3.23元/千克,同比增长3.1%。
今年上半年,鲜奶收购价格平稳,基本维持在3.20元/千克左右,近期虽有小幅上涨,但是波动不会很大,奶牛养殖基本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 今年以来主要饲料原料的大幅上涨。今年的饲料是近年来最高的,目前全省豆粕平均价格4.34元/千克,同比增长23.5%;小麦麸1.73元/千克,同比增长14.5%;进口鱼粉11.25元/千克,同比增长13.9%;玉米价格2.32元/千克,同比下降3.3%。玉米虽有小幅下滑,但是养牛成本依然很高,从而使奶价出现了小幅上涨。
2. 乳品企业垄断导致奶农逐步丧失话语权。三鹿奶粉事件后,随着大批小型乳品企业倒闭,几个大企业垄断了奶源收购,使得奶农处于极其劣势的地位,企业可以在无视他们的利益下,随意调整牛奶收购价格。这就导致了养牛成本一度增长,而奶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3. 消费严重不足。从2008“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皮鞋奶”、“重金属牛奶”、“黄曲霉素奶”等事件经媒体不断放大,严重冲击了奶业的发展,消费者的信心降到谷底,国内乳制品消费不足,从而制约着奶价的上涨空间。
4. 国外奶粉对国内的冲击较大。据调查,目前天津口岸进口奶粉到岸价格22500元/吨左右,省内乳企生产奶粉的成本在30000元/吨左右,每吨7000元的差距,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进口奶粉品质的优势,加工企业大量进口洋奶粉,这无疑会抑制国内原料奶价格的上涨。
综上分析,虽然近期鲜奶的收购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涨,但是上涨幅度不会很大。随着养牛成本的不断增加,这样势必会使越来越多的奶农养殖利润缩水甚至亏本。因此,要想实现奶业的健康发展,使奶牛得到应有的利益,需要依据以上的制约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正确引导消费,增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一方面要逐步加大对奶牛的扶持力度,实现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实现规模效益,并建立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奶农享有话语权,同时还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鼓励乳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发展自有奶源,防止国外奶粉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