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西梧州市首次开展专题询问食品安全工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 11:05:40  文章录入:chengyaya  责任编辑:chengyaya

427日下午,广西梧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就梧州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据悉,专题询问是人大实施监督的一种法定形式,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定权利,这次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

询问会采取一问一答形式进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餐馆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与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分别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工信委、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提出询问。

一、我市食品总合格率达95%以上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果机: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我市制订了哪些政策、措施?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评价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如何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卢俊民:首先,我市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完善了食品安全委员工作制度和联席执法制度,制定、出台了《小作坊、小摊贩监管实施意见》、《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大整顿、大排查的制度工作方案》等食品药品大排查、大治理、大整顿的工作方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食品安全的监管。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将食品安全纳入到绩效考评之中。二是强化了部门责任,为了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的人员和办公室以及办公经费,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去年以来由不同部门牵头开展了10项专项整治活动,有力地整治了我市食品安全环境。四是加强了督导、检查考评工作,我市先后对各市县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评,同时也迎接了自治区对我市食品安全的综合考评,得到良好的评价。我们还进行了专项的督导,如对地沟油进行专项督导,并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

  根据去年的抽检情况,我市食品总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安全状况平稳趋好,没有发生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但是对小作坊和小摊贩、农村和城郊的食品安全监管薄弱,对此不能放松。

  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继续强化和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也要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的作用,进一步配齐办公室的人员。二是要从农产品、水产品的生产等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三是要建立督促制度,督查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对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四是要加大宣传,督查生产加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策,促使企业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政府的高度重视、部门的责任落实、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以及社会的参与监督下,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对食品生产企业严把厂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波:合格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作为食品生产的主体,生产企业对此负有直接责任。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诚信问题,我们如何进行监管?

  市工信委主任李旭长:作为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服务和指导的部门,市工信委在食品生产安全方面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二是支持、扶持、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打造、维护企业品牌,实现持久健康发展。三是强化诚信意识,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营造诚信经营环境。四是强化监督,与其他部门联动打击、淘汰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力保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出安全、健康的食品。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傅启荣:从严把厂门的职能出发,市质监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每年与企业签订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对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和教育,对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进行帮扶。二是近期准备在对企业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基础上,列出企业生产环节中的薄弱风险点,对监督检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从企业申请许可颁发到日常监督进行完整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生产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四是公布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情况快速进行查处,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三、集中消毒餐具合格率达99.4%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志红:我市餐馆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餐具集中消毒问题,监管部门是如何做到有效监管的?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卢俊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餐饮服务业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是从场所、设备到生产流程入手,督促餐饮服务企业规范经营。二是落实餐馆企业单位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策。去年,我们和企业法人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同时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建立自我监管制度。三是加强日常的监管,特别是对非法使用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进行严格督查,督促企业守法经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好的企业宣传出去,树立典型。五是加强餐余废弃物处理监督,我市去年推广应用油水分离器”,回收了5万多公斤油,有效控制了废油的流向,得到自治区督查组的高度肯定。

  市卫生局局长吴福:近年来,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管理办法》对餐具集中消毒工作开展监管。一是按照卫生部的规范进行落实,完善监管机构和落实工作人员。二是责任到位,与我市6家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签订责任状。三是检测到位。去年全市6家消毒单位检测覆盖率达到100%,每家企业平均抽检了100多个批次,全市共抽了2400多个批次。经过检测,全市集中消毒餐具合格率达到99.4%.四是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执法,对一些餐饮项目单位存在的问题,如布局不合理,工作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员职责不到位或者人员健康体检不到位等,进行调查处理,从而有效规范了餐饮项目单位的工作。五是加大宣传,加强群众对餐具安全使用的意识。下一步,市卫生局将继续按照卫生部对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管,确保消毒餐具的安全。此外,针对群众对消毒餐具残留有毒物质的担心,市卫生局对此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表明,消毒餐具符合卫生标准。市卫生局今后也将不定期地对消毒餐具进行全面抽检,让群众放心使用。

四、小作坊、小摊贩监管已有明确分工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卢坚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存在无证照生产经营现象,有关部门如何做好监管工作?

  市工商局副局长夏斌: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监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难点。去年,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后,各部门明确了职能。根据《意见》内容,工商部门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对小作坊、小摊贩的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工商登记发照工作。现在已经明确,市场外、流通环节外的小作坊、小摊贩,先由质检部门登记备案,再由工商部门根据质检部门的登记备案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市场内的现场制售食品由工商部门直接管理,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提供餐饮服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先颁发许可证,再由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此外,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对食用农产品的加工,除了豆芽加工以外,均由工商部门登记管理;对熟食品的制作加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之后,再由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二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工商所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把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在此基础上从市级、县级工商局再到工商所,从上到下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书。

  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傅启荣: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发布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办法》,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进行登记备案管理。登记管理的前提条件一是食品的来源、流向有详细记录。二是小作坊、小摊贩与所在地的政府等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且在醒目的位置明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从业人员要经过健康体检。符合这些条件后可进行登记备案,但原则上要求小作坊、小摊贩不得进入连锁店、商场和超市等销售。同时,和其他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对违反规范的小作坊、小摊贩依法进行管理。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卢俊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尽可能地规范小作坊、小摊贩经营场所,建立一套制度,对没有达到发放许可证要求的只能进行登记备案。对小摊贩的监管主要依靠流动监控手段,如果没有临时许可证则不允许经营,此外也要对小摊贩经营进行引导。

五、多举措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军祥:对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以保证?

  市教育局局长阳永煊:加强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学生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市教育局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加强进校食品安全管理。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求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同时也建立食品的监管中心和管理委员会,推行统一领导、双性管理的管理模式。二是在学校推行一把手负责制的同时,成立由学生、家长、老师等组成的监管委员会,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三是根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文件,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推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供应学校食堂食品,并与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供应商签订责任书、协议书。四是利用推进教育建设工程、农村校舍改造工程以及学生食品改善计划工程等契机,向上级争取资金,完善学校食堂、用水等设施,确保食品安全。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卢俊民:在实际工作中,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抓学校食品安全:一是严格检录,学校食堂未达到标准的不允许开设。二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建立一套制度,严格索票、索源,对不合格的食堂操作程序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纠正,并要求学校食堂的食品要留样以便检查,同时加强对食堂食物的抽检。

六、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超国家标准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铁庄:对群众十分关心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请问有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样的监管措施?如何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市农业局局长覃柱材: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目前,我市的蔬菜生产从生产基地到产品上市,农业部门是全面监控的。今年一季度,我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更是达99.44%,流动检测合格率达99.25%,定量检测合格率达98.13%,均超过国家规定的95%的标准。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市农业部门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把好蔬菜质量关。二是通过严格执法检查,查处高毒农药和不良农资的使用,同时加强宣传《食品安全法》,使从事蔬菜生产者自觉遵守法律。三是加强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质量监控,目前我市有7个固定检测点、43个流动监测站,对所有上市蔬菜都进行检验。

  在建立提高蔬菜安全水平的长效机制上,一是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在所有乡镇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站。二是完善农业执法机构建设,加强法律宣传和执法监控。三是通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现蔬菜产品可溯源。

七、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戴光文:请问,如何从源头上做好监管,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赵春宝:放心肉是每个市民关心的问题,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从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养殖环节的监管,重点加强兽药、动物性食品的监管,严禁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禁添加剂进入养殖环节,与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签订责任证书,明确养殖户质量安全责任。

  二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保证人员机构和经费的落实,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拨出70多万元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补贴,现在每村都有一个防疫员,近几年无重大疫病疫情发生。

  三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严把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畜种在出售的时候要向当地兽医畜牧站提出检疫申报,接到申报后兽医畜牧站予以检疫,检疫合格的才颁发合格证,不合格的就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是严把屠宰检疫关。凡是进入屠宰场的畜禽,必须具备有效检疫证明才可进行屠宰,经检疫合格后盖章方可出厂,同时抓好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杜绝含有瘦肉精、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畜禽进入市场。

  五是加强病死畜禽监管和处理工作,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养殖户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发现病死动物不准屠宰,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八、严查米粉加非法添加行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豪:米粉、河粉和面条是我市群众早餐的主要食品,其生产工艺简单,准入门槛低。请问如何杜绝添加吊白块等非法添加行为?对此类食品生产实施长期监管的难点是什么?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方面有什么考虑?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傅启荣:针对米粉非法添加行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自治区米粉生产的强制性标准。二是对米粉生产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则予以查处。三是加强日常监督,通过巡查、专项抽查对非添加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一旦发现非法行为依法严处。

  对米粉、河粉和面条此类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长期监管的难点在于:一是我市米粉生产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品种不一。二是生产企业环境简陋,卫生状况差。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四是监管人力不足,监督抽查的经费有限。

  为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希望市政府更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义务、权利,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更多的协作配合。二是增加监管人员的编制、监管经费以及监督抽查的费用投入。三是通过生产许可、行政执法等手段淘汰违规企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