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猪吃的比人吃的贵”非异象 豆粕价高玉米已多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5 9:22:16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期货圈总是能听见一些玩笑之语,增添交易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以后再不会有豆腐渣工程,因为豆腐渣(豆粕)价格已经超过了螺纹钢",再比如"猪吃的东西比人吃的还贵"。在期货人以幽默的方式描述着市场的时候,场外人却把玩笑当真,甚至一些人将其作为一种非正常经济现象来分析。猪吃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应该比人吃的贵?其背后到底存在怎样的原因与内在规律?
  供需紧张推高国内外豆价
  大豆是豆粕的唯一原料,全球大豆主产区集中在北美、南美以及中国,近年来中国80%以上的大豆需求依靠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然而受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出现大规模干旱天气,自2011年12月起,美国农业部(USDA)便持续下调南美大豆产量预估,最终产量较年度初期的预估值下降超过2000万吨水平,占南美大豆总产量的15%以上,由此导致南美大豆至8月初库存降至4500万吨水平,较上一年同期大幅下降2200余万吨,降幅接近33%。屋漏偏逢连夜雨,南美减产消耗了大量库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豆价及豆粕价格之后,全球最大出口国与生产国--美国也迎来大面积持续干旱天气,8月初美豆生长优良率已不足30%,而去年同期在60%以上,因此在8月份的USDA月度供需报告中将美豆单产再度下调至36.1蒲式耳/英亩,而最近5年平均单产在41蒲式耳/英亩以上。预计在2月份巴西大豆上市之前,全球大豆市场仍将处于紧张状态,是以国际大豆价格再被推向历史新高,盘中最高接近17.89美元/蒲式耳。以目前的CBOT豆价计算,国内进口美豆成本已经上涨至5200元/吨以上高位,远远高出当前国内4600-4800元/吨的油厂采购价。
  蛋白类食物价格更高
  猪饲料中玉米与豆粕是主要原料,其中豆粕提供蛋白营养,而玉米提供能量营养,两者共同作用供生猪生长。自2004年以来,由于需求增长的推动,国内玉米价格从1100元/吨左右起步,渐渐上涨至2400元/吨左右水平。与此同时,豆粕价格却运行在2000-4400元/吨的价格区间,任何时候均高于玉米价格,这一现象本身具有其内在因素支撑。一方面,与人的食物类比,蛋白类食品如鸡鸭鱼猪牛羊肉的价格本身高于提供淀粉能量的粮食谷物的价格;另一方面,玉米在快速上涨过程中已经找到较好的替代品如小麦,而在全球大豆减产的背景下,暂时尚未能够找到在饲料中价格更为低廉的替代豆粕的品种,因此无论从历史规律,还是从内在因素来看,豆粕价格高于玉米属于正常现象。尽管如此,"猪吃的东西比人吃的贵"也是一种片面说法,因为猪本身也作为人的食物之一。
  国际豆粕同样高于玉米
  蛋白类饲料价格高于提供淀粉的能量类饲料价格在全球均具有共性。以CBOT农产品为例,目前其玉米和豆粕价格统一单位换算为美元/吨之后,玉米1212合约价格为385美元/吨,而豆粕1212合约价格则为581美元/吨,远高于前者。再以2004年初的价格验证,当时CBOT玉米价格约为100美元/吨,而豆粕价格则为210美元/吨,超过当时玉米价格的两倍。
  消费升级刺激蛋白需求
  经济学家通过对全球各国发展数据的研究,几经考证,认为当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一国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在由温饱状态进入小康状态的过程中,蛋白类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而谷物需求则有所放缓。目前全球人口比例最大、食品需求最多的几大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程度大都处于该水平上,由此推动一轮"蛋白革命",不仅在绝对值水平上豆粕价格将维持高于玉米价格的地位,其价格上涨速度同样将高于玉米。因此,豆粕贵过玉米,是经济发展和消费转型的必然,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结果。
  由此不难看出,那些惊呼"猪吃的比人吃的贵"者,缺少对市场的历史把握,缺少对不同商品市场及国际、国内市场的比较分析研究,否则,便是利用以大众对市场基本情况了解的欠缺、误导外界对市场的理解。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