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亳州:冷观猪周期 喜看补栏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8/30 10:25:31  文章录入:ziyoufeixiang  责任编辑:jiaxy
每个“猪妈妈”都有一个档案
 
以往忙碌的猪肉摊点近日冷清不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就要求记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把党的声音传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

    本报推出“强‘四力’,一线探访”系列报道,深入基层一线,找准新闻闪光点,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写出接地气、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

    今年以来,尤其是7月份之后,市区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已经接近20元每市斤,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猪肉上涨趋势可能要持续到明年春节甚至更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非洲猪瘟”,加上持续几年的低迷行情,造成今年的生猪出栏量大幅减少,生猪出栏价格不断攀升,猪肉价格应声而起。

    要想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根本措施是扩大养猪规模,关键是增加母猪尤其是“二元”母猪的数量,只有生猪出栏量多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才会松动和下降。

    猪肉摊前的博弈

    “猪肉多少钱一斤?”“19块钱。”8月24日早上7时许,在高新区紫苑路菜市场,一位女士听到报价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是所有询价的消费者都能潇洒而去,刘先生就是一名“走不掉”的消费者。刘先生在亳州高新区经营一家餐馆,猪肉是每天必备的食材,以往一百块钱能卖十市斤左右的猪肉,现在只能买五六斤,“就这还是老主顾的优惠价,不然买到的猪肉更少。”

    记者在猪肉销售区停留了半个小时左右,注意到不少市民听到报价后默默离开,留下的市民虽然没有离开但也削减了“采购量”,一位带着孙子的女士感叹说:“我都没吃过这么贵的猪肉,要不是孙子要吃,我都不想买了,就算买也只能少买点,真该去吃素了。”

    谈起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猪肉摊主范申根向记者倒起苦水,“你看我这猪油,现在都没有人要了,以前便宜时还有人买点。一头猪大约有十几斤猪油,买的时候都是‘高价’啊,现在卖不掉损失大了去了。”

    范申根的“遭遇”引起了附近两位猪肉摊主的“共鸣”,其中一位摊贩眼睛盯着摊前路过的市民,叹气地说:“我都没有勇气给客户说价格,我自己都感觉价格高,以前这个时候是我最忙的时候,现在我却闲得发慌。”

    涨价是“合力”结果

    猪肉价格上涨原因何在呢?记者联系了谯城区十河镇一位养猪大户,他在电话中说:“我们养猪的都知道,猪肉价格涨是因为供不应求,就是吃猪肉的人多,养猪的人少了。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猪的越来越少了。去年最便宜时,一(市)斤猪肉不到十块钱,多少年没见过这么低的价格了。这位养猪大户说,猪肉价格低的同时饲料的价格却涨上去了,养猪还不如外出打工,不少规模小的养殖户干脆关门躲‘周期’了。”

    因为厂址搬迁,谯城区魏岗镇卫军养殖场无意中避开了猪肉价格“低谷期”。负责人石新华说,他们养殖场是2017年开始搬迁的,2018年恢复生产,这段时间是生猪出栏价格最低的时间,每市斤不到5元钱,“养一头赔一头,规模小的养殖场被迫停产”。

    谯城区畜牧局局长牛庆水对记者说:“近期猪肉价格上涨,除了前几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外,还有就是‘非洲猪瘟’的影响,从养殖到流通都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市区的猪肉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全国猪肉价格走势影响。”

    养猪场停产短期内造成生猪出栏量下降,同时对猪肉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新华对记者说,由于母猪的疫病防控无法溯源和升级迭代,造成母猪在市场上很难流通,因此前两年宰杀了不少母猪,养猪业失去了“造血”功能,短期内难以“复员”。

    “猪妈妈”一个难求

    2019年是猪年,随着猪肉价格不断飙升,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称2019年为“金猪年”,据石新华介绍,目前30斤重的仔猪(母猪)市场价高达1200元,比两个月前涨了大约300元,即便如此,“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仔猪”。石新华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养猪场。

    “进入厂区前,要经过三道消毒,第一个是紫外线消毒,第二个是雾化消毒,第三个是烧碱水消毒。”8月26日早上,卫军养殖场技术员王建党提醒记者,为了彻底消毒,凡是进出场区的人员还要换上场区工作的衣服。

    站在卫军养殖场的种猪养殖站里,石新华介绍说,他们是目前谯城区唯一一家供应“二元”母猪的种猪站。母猪分为“一元”“二元”“三元”,“一元”母猪叫纯种母猪,“二元”是“一元”母猪培育而来的,生产的猪被称为商品猪,“三元”母猪是商品猪里挑选出来的母猪。

    种猪站出售的母猪一般是“二元”母猪,是目前市面上最多也是最好的母猪。卫军养殖场有60头“一元”母猪,300多头“二元”母猪,30头公猪,每月能出栏“二元”母猪六七百头,但与目前的市场上母猪的需求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不仅是亳州,全国都存在母猪匮乏的难题,王建党对记者说,想从外地买母猪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即使“非洲猪瘟”环境下允许异地运输生猪,在本地的养殖场都满足不了的情况下,也没人会向外地贩卖母猪,所以本地自繁自养是破解“猪妈妈”难题的关键。

    猪肉价格短期难降

    根据国家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数据显示,我市上周(8月19日——25日)猪肉零售均价为32.2元/每公斤,环比上涨9.58%,比去年同期上涨26.9%。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猪肉价格短期内可能不会回落,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

    “想要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关键是要增加母猪的数量。”石新华分析说,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五六个月的时间就够了,所以在母猪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半年的时间猪肉就能回落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对此,石新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母猪繁育。目前全市仅有几家种猪站,产量满足不了需求,政府可以对“二元”和“三元”母猪进行资金贴补,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达到快速增加母猪数量的目的。

    在石新华看来,解决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需要建立长远的机制,在猪肉价格低时对养殖场的母猪进行财政贴补,确保母猪数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这样即使以后再遇到“猪疯狂”的情况也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记者从市畜牧局了解到,鉴于猪肉价格不断走高,我市正在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扩大生猪尤其是母猪的养殖规模。

    (记者 李鹏 文/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