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河北:小关村合作社股民发“羊”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6 11:31:01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我入60股!”“我入20股!” 在阳原县辛堡乡小关村采访,正赶上村民入股肉羊养殖合作社。通过股份制经营,小关村百余户村民摇身一变成为股农,且五保户免费入股,贫困户少交股金入股,但都均等分红,预计年人均增收1500元。
  实行全体村民共同入股发展肉羊养殖,是小关村“两委”在省知识产权局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带领村民同走富裕路的有益探索。一直以来,小关村都没有叫得响的养殖产业,曾经一家一户分散养殖的方式也不利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如何引导村民发展市场风险小又长久受益的产业,成为村“两委”干部一直思索的问题。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省知识产权局驻小关村工作组通过入户调查走访以及大量市场调查后认为,肉羊养殖市场前景好且风险小,适宜引导村民进行规模养殖。3月,工作组指导村里注册成立了兴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筹建现代育肥羊养殖园。经过积极跑办,省知识产权局共争取到各级各类帮扶资金150多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园区以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养殖园采取募股的模式吸纳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养殖。在这种股份制经营模式中,合作社的股份共分800股,全村188户村民每户配备一股基本股,每股股金为5000元;村集体以资产入股141股;其余471股村民可自愿入股,每股资金为5300元。为减轻村民负担,在入基本股时,贫困农户拿1000元,五保户一分不拿即可入股,差额部分资金由村集体股份给予补贴,但均等分红。贫困户及五保户的认定由村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党员会共同商议决定。村民变身股农后,合作社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对养殖园区进行管理,监事会监督执行。“园区化规模养殖既可避免散养破坏环境,也可控制养殖成本;全民股份制则可使全体村民都受益。”说起全民入股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喜对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据介绍,小关村的育肥羊养殖园区集养殖、防疫、屠宰、销售于一体,共分两期建设,计划建设标准化圈舍300间。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了105间圈舍的建设,其余45间也即将建设完工,计划今年投放第一批肉羊3500只。目前村里已采购回近千只羊,其余正在陆续购入当中。据了解,一期园区全部建成后,存栏肉羊将达到6000只,按照每年饲养3个批次的标准,年出栏肉羊总量将达到18000只,预计年收入将达到200多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