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任军:赣江边的博导猪倌
作者:张侃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30 10:25:01  文章录入:muye  责任编辑:muye
    【核心提示】为事业,他和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20个省(市)区,行程47万公里;求发展,他对我国种猪遗传改良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寻突破,他多年的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健康高效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得功绩,他为事业奋斗不止,成功之路印证了他的选择,献身畜牧业更令他今生无悔。他是井冈山下的赤子。他是赣江河畔的“猪倌”。

  俗话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猪肉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据统计,猪肉消费占了老百姓消费肉类总量的63%以上。但是,目前支撑我国养猪生产的核心种猪绝大部分是依赖进口。面对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军在种猪抗病育种方面的自主创新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今年的“第十六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任军并在今天的青春励志故事主页推出任军在种猪抗病育种领域自主创新的励志故事。

  俗话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猪在六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猪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肉类,猪肉消费占了老百姓消费肉类总量的63%以上。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但是,目前支撑我国养猪生产的核心种猪绝大部分是依赖进口的,这一点不利于我国生猪种业安全的,种猪培育技术的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而正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实现了种猪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解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燃眉之急,也实现了我国种猪遗传改良的重要自主创新。他就是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农业部/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西农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军。

  6月19日,远在英国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任军接受了记者的书面采访。

  向遗传学高峰攀登

  家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产仔、产肉、肉品质等)绝大多数都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复杂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很难在众多候选基因中确定真正的主效基因。因此,鉴别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位点被认为是当今遗传学最为困难和最具挑战的任务之一。

  十年来,任军教授和他所在的黄路生院士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利用大量的实验样品,进行细致的表型测定和准确的基因型判定,结合正确的统计方法来获得可信的研究结果,并通过多角度的验证分析,以大量翔实的科学数据揭示出真正的主效基因。

为了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任军和团队成员一起用了四年多的时间,足迹遍布全国24个省(市)区,总行程达47万公里。他们翻山越岭,不畏艰辛,四上青藏高原,采集了68个猪种的12700份样品,建立了完善的中国地方种猪基因组DNA库。

  2004年任军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任军供图

  在中国地方种猪基因组DNA库这个重要平台上,任军对中国地方猪毛色表型的分子遗传机理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揭示出TYRP1基因编码区的1个六碱基缺失是导致中国地方猪棕褐毛色形成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人们对哺乳动物毛色遗传分子机理的认识,实现了我国家猪因果基因鉴别的新突破。相关学术论文发表于Nature 出版集团旗下知名的遗传学杂志Heredity,该文还被国际猪遗传学的经典著作《The Genetics of the Pig, 2nd Edition》正面引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