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绝妙比喻,令人一笑过后顿生很多感慨:企业好像是一棵大树,树上攀满了猴子。站在树上,左右看都是耳目,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脸,往上看都是猴屁股。要想少看见屁股、多看见笑脸,惟有多往高升。 但是,正如树杈的分布一样,在企业内,越到高处,可供盘踞的位置也是越少。因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恐怕一辈子只能是仰起笑脸看上头的屁股;碰到待人苛刻或脾气暴戾的老板,更不免要经常挨训受气。 有位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的朋友,向我炫耀他“威武不能屈”的骨气:“一次厂长说了俺几句,俺当场就在他的办公室里拍了桌子。什么东西嘛,俺进厂子的时候,那小子还不知道在哪混呢。”对于大多数身处企业中低层的职员阶级来说,这样痛快和解气的壮举,可能只会在幻想或梦境中偶一出现。而且我知道,该朋友敢有这样的泼天胆色,是因为他所在的国企若要开刷一名老职工,还不完全由厂长说了算。是故,其他环境条件不如那位仁兄的人,羡慕过也就算了,不得盲目仿效。 倒是有一句话,必须铭记于心:人在职场,你不可以不做受气包。 谁看谁的脸色? 职场不比在家,常有年轻气盛的朋友,在单位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想不开、闹情绪,最终发展到辞职不干。对于这类朋友,我们钦佩他的傲气,却并不认同他的做法。 正确做法该怎样?对于这个问题,我听过的最经典的回答,来自于一位广告界青年才俊,他说:“头三年学艺未精,只能是看老板脸色,这并不丢脸;有本事的人,三年后成为组织里不可或缺的骨干,让老板看你脸色。” 这位老弟能深谙此中之无穷奥义,是因为他有亲身体会:在他刚进入本地最大的那家广告公司的时候,发现大学堂里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够用也不管用,致使办事成功率很低、出错率很高,为此受到的责罚也复不少。那时侯不论寒暑,他都自觉把领带吊在颈子上,“好让焦躁的上司方便地拽紧它大声训斥”。但是慢慢地,再遭上司训斥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二三年过后,上司见到他时,已变得跟换个人似的,非但当面不说一句重话,有几次该老弟耍耍大牌,上司居然也不恼,还陪着小心。 上司不能不赔小心,因为现在我的那位老弟已经是个“有本事的人”,举凡展览、策划、文案、平面设计等他都很有一套,迄今获奖无数,是那家广告公司的台柱和招牌。他的确可以扬眉吐气,因为他有反过来让老板看他脸色的资本。至此,你是否也已认为:这位老弟有今日之成绩,源于他沉得住气、懂得卧薪尝胆? 以前总结过企业里的一个小小规律,两个阶段是员工离职“高发期”:一是新员工加入3-6个月的时候,尚处于适应和观望之状态,其时若发现自身性格、能力与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受到一点小责罚,就很可能导致负气跳槽;另一道“槛”,是当员工在一家企业服务2年左右时间后,对本职工作已相当熟悉、急欲寻求突破和提升,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总是尽遂人意,若是察觉上级对其工作并无充分肯定、尊重之意,极端的反应可能会是——痛恨上司没眼光、又自忖遇人不淑,这口气咽不下去,遂至以辞职来抗争。 辞职真的有效吗?一位医药营销界公认的事业成功人士这样说:“我办公室抽屉里现在还锁着五六份辞职信呢——都是过去写了没交的。”他偷偷告诉我,好几次,他与老板为一些事情闹得不愉快,都以为非走不可了,但转念一想:选择现在离开,并非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对公司而言损失还不是很大,只能证明自己的失败;所以不如暂且压压火气,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他计划好了,要等到时机成熟再提出辞职,好让公司一下子遭受重大损失、陷于被动,也让老板为失去一位精英而追悔莫及、大受刺激。 那五六份辞职信,最终还是都没交成。因为1年多后,凭着自己的努力,他不仅果真新发展了不少忠实的客户,也因此获得了老板真正的信任和授权。该朋友如今官至营销老总,我想即连用大棒,也休想把他从那家公司撵走了。 这位职业经理人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出门在外,哪有不受气的?许多当时以为是过不了的关、咽不了的气,事后想想,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糟。挺一下,不都过去啦?在外面工作,要有好心态、大气量。” 出去工作,你准备好了气量吗?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败感和窝囊气。 没有哪个人是喜批评而恶赞美的,除非是“被虐待狂”。是故,如因工作失当或绩效不彰,成为上司发泄愤怒的“受气包”,对谁都是痛苦和可怕的体验。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可以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让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笔者认为: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学做“听诊器”、“变压器”和“陀螺”。 “听诊器”的特点,是能探测并判断别人的内部健康信息;对待态度不那么友好的上司,我们要学做“听诊器”——设法了解其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一次我去拜访在某大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的客户,正逢他大声训斥部属,问其火气何以这么茂盛,该朋友道出了他的苦衷:当自己的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如果不进行批评指正、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说这样非但无益于下属的进步,而且他本人也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 他话里的意思,非常接近于我以下所要表达的观点:当受到上司批评时,如果我们只是局限于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就会认为是上司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有这种想法,不但不利于改正错误,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所以不妨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上司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答案显然是不能!这样一想,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 再说学做“变压器”。如你所知,“变压器”与“气球”的一个区别,是“变压器”能够对强大的电压进行缓舒、调节和分流,横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后者在被充气时,只知积聚而不懂释放、最终会因承受不住内压而引致鼓胀炸裂。 我们要知道: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差异。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所以应认识到,只要上司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属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反之,如果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上司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出言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形象。 心理素质健康的人,面对不快,就能像“变压器”那样善于自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快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振作起精神;但是一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对挫折耐受力低的人,则会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担心上司对自己心存成见,意志趋于消极。“气球”型员工则是其中的极端,一受气脸上就绷不住,马上爆发,与上司针锋相对,遂留下无穷后患;或是长期积聚郁闷情绪而无计排遣,状若“怨妇”,对身心有莫大伤害。 最后,笔者还提倡但凡职场中人,要学做被打击越多却转得越欢的“陀螺”。试想:如果我们把批评和责难作为一次接受教训、磨练意志的机会,把挫折和苦难视同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是不是就能坦然面对? 以前有位朋友,老在我面前说他主管坏话。原因是,他是单位里的“秀才”,在企划部门搞文案,可让他苦恼的是,不管他怎样地努力,都不能使他的主管感到满意。为此,他一度感到灰心丧志,甚至想到辞职。可到最近,在其主管调去其他部门以后,他的看法却有了些转变。该朋友承认,正是由于该主管对他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才使他在其他人的赞美声中不致停步不前,而是负气式地拼命学习、“充电”、工作以提高绩效,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技能和成绩。直觉告诉我,一个男孩快要长大了。 在职场上,有时候,我们是可怜的“受气包”和无奈的“变形金刚”,忍无可忍也须容忍、改变自身以求容身。但我们会发现,我们得到的其实更多——豁达的心境、融洽的人际、腾达的事业……事情或许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个人的一点补充是,关键还要看你所在的事业平台是否值得熬一熬,若是面对毫无希望的企业加上坏脾气的老板,就千万走为上计,TNND,他不给俺气受俺还想给他气受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