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总认为领导者都是那些积极表现、勇于发言、善于发号施令、制定计划的人,他们通常在人群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事实未必如此,据调查,整整40%的公司高管都将自己描述为内向者。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与两位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某些环境下内向的领导者要比外向的领导者更加高效。
内向的领导者在开口之前往往先思考。甚至在闲谈之中,他们也会仔细考虑对方的评论,在作出回应之前停下来考虑一会儿。之所以显得内向,是因为他们热衷于进行有意义的谈话,而非无谓的闲聊。而在危急时刻,他们反而更能保持言语温和,语调缓慢,丝毫不受谈话或者周围环境中的激烈情绪影响。
人们之所以把内向视作为一种缺陷,通常是他们混淆了内向与羞涩,羞涩是一个天生棘手的问题,而内向则不是。羞涩的人是怯于开口,而内向者只是因为身处过激的环境,如果说天性很难改变,但是我相信改变环境要容易得多,内向者便会由此散发出外向的领导力和社交魅力。
领导力表现之一:总会戴上外向面具
变得外向是种能力
我的朋友亚历克斯,他在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做公关主管。亚历克斯告诉我,外向伪装是他在七年级时就教会自己的事情,那时他觉得其他的孩子都欺负他,所以他要变得外向。
亚历克斯观察人们说话、走路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占据主导地位的男士。亚历克斯还从他天生的优势中获益:“我知道男孩子基本上只做一件事——追女孩子。那时我已经跟几个女生有过交往,另外我很擅长体育,有两把刷子。”
如今,亚历克斯完全是一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导风范了。我从来没有见他心情不好过。但是,如果你在谈判桌上遇到他,你会看到他好战的一面。而如果你打算跟他共进晚餐的话,你就会看到他内向的一面。曾任教哈佛心理学的布赖恩·利特尔教授,他在哈佛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下课的时候根本不需要铃声,大家的掌声就足以说明他受欢迎的程度。熟悉利特尔教授的人会知道,抛开他的公共形象和教学上的荣誉,他其实是个非常忧郁的人,绝对的内向者。聚会上,只要他有机会或者借口“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他就一定会逃离那个喧闹的地方,同朋友进行一些安静的交谈。如果他被迫外出太久或者被卷入任何带有冲突性的情境,他就会生病。
你可能会感到疑惑,像利特尔教授这样的超级内向者,是怎样让自己在公开演讲中做得这么好呢?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而且同他开创的心理学新领域相关,那就是自由特质理论。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正如亚历克斯在他学生时代所做的事情一样。
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名内向者会让他外向的妻子去参加一个惊喜派对,而自己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同样,也解释了一位外向的科学家如何能有条不紊地在实验室里工作,为何一个随和的人可以在商业谈判中变得坚强,为何一个脾气古怪的叔叔在带着他的侄女去吃冰激凌时可以变得很温柔。
当我们参与到那些个人核心项目中时,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有大幅提升。这些个人核心项目主要是指我们认为有意义、可以进行管理、没有太大的压力,还会得到他人支持的事。当别人问我们“近来可好”时,我们可能会给出一个随意的答案,但是我们真实的反应却是对方在询问那些我们的个人核心项目进展如何。
这也就是为什么利特尔教授这个绝对的内向者,会作出如此激情四溢的演讲了。他就如同当代的苏格拉底,深爱着他的学生们;为他们打开视野和致力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是他的两大个人核心项目。
很多人会对戴着面具的自我感到不安,哪怕只有一小会儿。如果我们告诉自己那个伪自我才是真实的,而后表现出非自我的特征,我们最终会爆发,甚至会毫无缘由地抓狂。利特尔巧妙地解决了这种不安。我们只是装作外向,没错,这种不真实在道德上也是模棱两可的,但如果这是与自己热爱的项目相关,或者是一次专业性的要求,那么我们所做的便正是莎士比亚所推崇的理想——对自己忠诚。
领导力表现之二:总处在自我监控中
进入自己的角色
我所认识的人中,埃德加在自我监控方面做得最出色。他在美国社交圈里是个名人,也是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人物。他和妻子几乎每周日晚上都会举办或参加筹款晚会。然而埃德加却自称是名内向者,他说:“我宁愿坐在那里读书或者思考,也不愿意跟人交谈。”
但埃德加却不得不总是陷入同他人的交谈之中。一旦成为别人宴会上的宾客,埃德加就会进入自己的角色。“从大学开始,甚至是最近,我参加晚宴或鸡尾酒会之前,都要准备一个索引卡片,在上面写上三五个有趣的小故事。白天的时候我就带着这些卡片——如果有什么打动我的事情,我也会记下来。然后,到晚宴的时候,我就会找合适的时机把这些小故事讲出来。有时我还会到洗手间里拿出我的小卡片来看看上面的故事。”
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超越自己性格本能的事情呢?也许利特尔教授刚好是一名优秀的演员,很多公司的总裁也有表演的天赋,那么其他人呢?
心理学家理查德·利帕尝试过回答这个问题。他召集了一组内向者到他的实验室,要求他们假装在给学生们上一堂数学课,要变得像一个外向者一样。接下来,利帕和他的研究小组拿着摄像机开始录像,测量这些内向者的步幅、与“学生们”之间的眼神交流情况、讲课占课堂总量的比例、语速和音量,以及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长。他们也通过记录下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评估他们普遍意义上的外向行为。
然后,利帕对另外一组真正的外向者也进行了以上的实验。他发现,尽管后一组要更外向一些,但很多伪装外向者也足以令人信服。如此看来,大部分人还是知道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伪装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样一点,但我们的步幅、讲课的时间和脸上的笑容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暴露我们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了。
当然,我们可控制的自我表达程度还是有限的。部分原因我们称之为“行为泄露”,也就是说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暴露真实的自我,比如:在某一个时刻,外向者会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而内向者则会微妙地将视线移开;对一个有技巧的演讲者来说,他们可能会把受众当成一种负担,但他会把演讲进行得更加有趣。
那些利帕实验中的外向伪装者是怎样让自己做到如此接近真正的外向者的呢?研究发现,内向者尤其是那些可以把自己伪装得很像外向者的内向者,通常在一个特征上得分都很高,这个特征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者在不同社交需要的情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面很有技巧,会寻找一切的线索来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德加已经不用把这些提示卡片带到晚宴上去了。但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个内向者,只不过他已经能深深地进入他外向者的角色中了,讲那些逸事趣闻对他而言也越来越自然。事实上,最高程度的自我监控并不仅仅是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下产生预期的效果和情感,处在自我监控中的人也会觉得压力有所减轻。
不同于埃德加这类人,那些自我监控程度较低的人,则会根据他们内在的“指南针”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调动的领导力和社交行为就要少得多了,他们对于情境的线索没有那么敏感,比如在一场晚宴上有多少趣事想要分享,而且这类人对于角色扮演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他们知道哪些可以成为有用的线索,也不愿沿着这条线索往下走。
自我监控可以视为一种谦逊的行为。这是一种让自我去迁就情境规范的行为,而不是“让一切服务于个人需求和所关注事物”的行为。自我监控并不都是基于行为或掌管全局的。从一个更内向的观点来说,这种行为可能并不是为了寻求关注,而是避免不讲社交礼节。不管是利特尔教授还是亚历克斯,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处在自我监控状态中的人,不断观察自己的听众或者周围的人,从那些微妙的迹象中发现他们是乐在其中还是无聊透顶,以便调整自己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领导力表现之三:克服自我,保持真实
安静是种生产力
有一位职业顾问为我讲述了她的一名客户的故事。那名客户是一位内向的金融分析师,她的工作环境要求她不是要对客户作报告,就是得跟出入她办公室的同事交谈。她实在是受不了了,一心想要辞职,直到这位顾问建议她跟公司协商休假。
如今,这位女士在华尔街一家银行工作,说实话,华尔街并不适合这类高度内向的人,所以她认真考虑了要如何阐述她的要求。她告诉老板她工作的本质——策略分析——需要一些安静的时间来集中精力。一旦她用自己的经验来做例子,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她的要求就变得合情合理了:每周两天在家工作。她的老板也同意了。
也许,即使你在围绕个人核心项目拓展自我时,你也不想偏离自己的性格太多或者太久。那么,扮演超性格角色的最好方式是尽可能地对自己保持真实——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创建尽可能多的“恢复壁龛”。
“恢复壁龛”是指那些当你想回归真实的自我时要去的地方。它可能是空间上的,就像黎塞留河畔的小径;它也可能是时间上的,就像你在两通销售电话之间为自己留出的休息空隙。它可能意味着在一次大型工作会议之前,你要取消你周末的社交计划,来做瑜伽、冥想,或者将面对面的交谈改为电子邮件的交流。
在会议间隙,当你选择关上你私人办公室的门,你就选择了一个“恢复壁龛”。你甚至可以在一次会议期间创造一个“恢复壁龛”,方法就是认真地选择你坐的位置,以及你参加的方式和时间。罗伯特·鲁宾是克林顿总统在任期间的财政部长,他在回忆录《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描述了他是如何“总是想要远离中心,无论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还是在参谋长的办公室里,我都习惯性地坐在桌子的最末端。那一点物理上的距离让我觉得舒服很多,让我能够掌握会议的进程,并且从一个不容易被动摇的角度进行评论。我一点儿也不担心被忽略,无论我站得或者坐得有多远,我都只需要说:‘尊敬的总统先生,我觉得这样、那样,或者其他什么。’”
如果我们在接受一份新的工作时,能够像考虑探亲假政策或医疗保险一样仔细地去衡量这份工作是否存在恢复壁龛,我们就会过得好很多。内向者需要自我拷问:这份工作是否允许我花一些时间在我本身性格内的活动上,比如阅读、制定策略、写作以及调研?我会有一个私人的工作空间还是会被安排到一个开放的工作环境中?如果这份工作不能给我足够的恢复壁龛,我晚上或者周末会不会有足够的时间留给真实的自己呢?
有时,人们会在那些最不看好的工作中发现恢复壁龛的存在。我之前有个同事是一位出庭律师,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绝妙的孤独中度过的,比如调研、编写法律简报。于是大部分情况下,在她接手的案子结束之后,她就很少会去法庭,这样她就不必在意在她需要的时候练习一下伪装外向者的技能。找到恢复壁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企业还不会从这些角度来思考。但是,克服自我阻力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是你自己。
你知道你必须维系一定数量的人际关系,所以你就跟自己达成了一项协议:你每周都要去参加一次聚会。每次聚会上,你至少要有一次真正的交谈,而且第二天还要跟那个与你聊天的人保持联系。之后你回到家里,你不会对这种用你自己的方式来展开的人际交往感到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