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什么领导总是“对”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8 10:33:27  文章录入:ziyoufeixiang  责任编辑:jiaxy
    Robin曾在几家企业工作过,几乎在每个企业都遇到一种情况,即领导“总”是“对”的,下级“总”是“错”的,请看:

    ——总能听到某些领导对下属大加训斥:“怎么说了这么多遍你还是不懂?”、“怎么做了这么长时间,这个还不懂?”

    ——有的领导还不等下属把话讲完就强行打断:“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想法不对……”,甚而至于:“不要谈你的想法,听我的……”;

    ——也经常听到一些领导说:“我的那些人都不行”,或者“总是招不到好的人才”;

    ——开会时,总是最高的一位领导夸夸其谈,其他人员使劲点头、拚命称“是”。

    在与其他企业员工在交谈时,还有一种情况:员工提的方案被主管反对、主管修改后提交的方案被经理反对、经理的方案被总经理反对、总经理的方案被副总裁反对,副总裁的方案被总裁反对,总之,不管是多大的企业——50人也好,500人、5000人也好,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在国人做领导的外企也不鲜见。

    而且,以上现象不只在企业里有——在家里,父母总是“对”的;在学校,老师总是“对”;学生考试,标准答案总是“对”的;在政府,除过听领导讲话外,其他人只能举手表决,全体“一致通过”……

    因为领导总是“对”的,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递推,整个企业(或政府单位等)就永远只有一个人的脑袋在思考,整个企业都只能在一个人的思想框架下运行,其他下属、员工的脑袋都只能当脚用、不能有任何的“异端邪说”、不敢有任何的不同声音,永远无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此,下属、员工就会变得越来越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听到员工说:“既然领导这么定了,我们就这么做吧,管他呢!”——“创新”能力就这么被扼杀了!

    Robin的这种说法可能有点过于严重,但我们看一下目前的状况,改革发放已经三十多年,整整换过了一代人,中国经济也的确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中国的制造业,很大的程度上依然停留在发达国家“加工厂”的水平,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多少?中国的制造业,创造了几个响当当的自主品牌?中国“高速”增长的GDP里面,包含了多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中国的制造业离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还有着很遥远的距离……

    德鲁克说:“如果没有考虑每一个可能方案,那就会产生偏颇;管理者的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的,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判断中选择;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原则。”注意,这里说的是“决策”的原则,而不是做出“好决策”的原则!

    然而在我们的企业里,这样的“冲突意见”被剿灭了,这样的“不同见解”消失了,甚至连“众口一词”也没有,只剩下了领导的“一言堂”了!这样如何能做决策?更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真正有智慧的领导,并不是那些做出决策的领导,而是那些根据错综复杂的信息、综合来自各个渠道的不同声音、不同意见而做出决策的领导!领导不可能所有事情一把抓、什么事情都懂,因为领导的手也只有那么大!这样的领导,才能像德鲁克说的那样“做正确的事”。让下属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吧,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在于用人,而未必在于事事强于人。有多少员工,就让多少个脑袋思考问题吧,这样的企业才会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各位博友,作为领导,您是否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作为下属,您是否遇到这样总是“对”的领导?什么原因使他总是“对”的(请在以下选项中选择)?

    1)没有遇到这种情况,领导很乐意采纳下属意见和建议、善于在多种不同意见中做出决策。

    2)领导有经验、有能力,事实证明,他的确总是对的。

    3)领导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认为自己总是对的。

    4)领导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听取下属意见会很麻烦、降低工作效率。

    5)领导深感责任重大,担心下属做错事,因此一切自己说了算。

    6)领导有官僚主义,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永远不会犯错,与自己想法不一致就是错的。

    7)领导有顾虑,担心承认自己不对、或接纳下属意见会降低自己威信、日后不好管理。

    8)领导担心如果采纳下属意见,会被自己的领导看作没有能力、不能胜任工作。

    各位博友,作为领导,您是否愿意敞开胸怀,耐心听取下属的想法并适当加以采纳?作为下属,你是如何面对总是“对”的领导,您的意见又是如何表达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