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莫让惭愧伴余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30 10:20:39  文章录入:zhaoyh  责任编辑:zhaoyh
  也许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孝道在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中出了问题;
  
  也许是,当代年轻人对孝道的传承责任日渐淡化;
  
  也许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某些人真的把国人一向视为最高的美德——孝道,给抛弃了。
  
  正因为是这样,孝道重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街谈巷议的热点……
  
  季羡林先生在《谈孝》一文中说:“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吗?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著名作家梁晓声更是实话实说:“人一旦处于需要照料、关心和爱护的状况,人就刚强不起来了。再伟大、再杰出、再卓越的人,再一辈子刚强的人,也刚强不起来了。仅此一点而言,一切老人都是一样的。一切人都将面临这一状况。”
  
  孝,如同一面镜子,它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好与坏、优与劣的标尺。生活中,常有人说:“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成为好朋友。”意为连养育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对朋友怎会有真心实意。
  
  孝敬父母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有人丧尽天良而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丑行。还有很多人以种种借口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或忽略了对父母尽孝道的天职。因此,留下了终生遗憾和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痛。
  
  叶先生出差归来,准备过两天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却先一天进城看病来了。父亲是老胃病,时不时的发作,这次肯定是严重到撑不下去了。
  
  他在城里居住的十年中,父亲只来过两次,一次是他女儿满月,一次是他住院做手术。父亲总说在城里住不惯,而他深知父亲的心思:怕给儿子添麻烦,怕儿子为他多花钱,怕耽误儿子的工作。
  
  叶先生扶着父亲去医院看病,当他安排第一次坐公交车的父亲坐下时,他看到父亲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前排靠背,怯怯地想竭力坐稳。一双他曾经熟悉的手此刻却显得那么陌生,手背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老年斑,弯弯曲曲的青筋像一条条蚯蚓,手指粗壮黝黑,这是父亲一辈子劳作的见证。
  
  望着眼前的父亲,叶先生百感交集。当他感觉到能独立地面对生活、有能力孝敬父母的时候,父亲却衰老了、有病了,而且不可逆转。
  
  最让他追悔莫急的是,由于忙于工作,由于忙于小家,由于忙于社交,而冷落了父母,而冷落了亲情,而冷落了他孝敬父母的行动。只有在他无助和失落的当口,才想起自己还有温暖的老家,才想起父亲的慈爱和宽容,才想起去父亲那里汲取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动力。即便如此,他还是很少回到父亲身边,正是这些遗憾,让他愈感内疚和惭愧。
  
  现在,胃癌晚期的父亲就躺在病床上。他为父亲买来了很多好吃的,可父亲已不能下咽哪怕只是一小口;他给父亲买来了高档羊毛衫,可父亲依然觉得很冷……
  
  我的笔在稿纸上行走,泪水已一次次夺眶而出。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儿女认为自己发达了再给他们好吃的好穿的,则是应该在平常的日子里心里记挂着他们,给他们多打几次电话,尽量多陪陪他们拉拉家常,哪怕多倒一杯水,多端一次饭。不要让惭愧和歉疚陪伴余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