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心灵永驻家园
作者:共进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7 14:39:21  文章录入:zyc1212  责任编辑:liubiao

 

养形者忘物,养心者忘形,养性者忘心。故养生者,养性也,养性者,忘我也。适性则怡情,复性则全生。

我终生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科学在造物主面前不过是儿戏。--爱因斯坦(觉者)。现代科学只是近二三百年的事,还处在稚嫩无知的孩提时代,尤其是人体科学及与大宇密不可分的人天关系科学更是处于蒙昧状态,就连红杏出墙的数学也还处在1+2的研究阶段...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觉者)。牛顿感悟了元真大道却无法在科学上再进一步建树,只因受时代所限,不过他已经圆满完成了使命。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字--自然。自然了就幸福,自然了就心安,不自然就没有幸福可言。妙道法自然,自然生活禅。自然得究竟,福慧自圆满。

生命需要逆流而上,才能返回本来的地方--光辉的心灵殿堂。

美丽无处不在,只要你保有一双清彻的眼睛;静谧无处不在,只要你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父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宽厚雄浑,支撑起儿女一生信念的天堂;父爱是一片深情的大海,浩瀚无际,贮藏着对儿女的关爱、憧憬和希冀。--感知这伟岸如山的父爱,感佩这艰辛负重的父爱,感谢这独一无二的父爱,感恩这无与伦比的父爱。祝福天下的父亲少些劳累,多些健康,少些忧愁,多些快乐。

精神丰富了,生活就不会空虚;心态乐观了,性情就不会抑郁;内心安定了,外境就不会撄扰;思想旷达了,人生就不会苦闷。想要清除苦痛,就要升华心灵;想要找回幸福,就要明见本性。

有扇门永远为我们敞开,那就是爱,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懂得与人分享爱,就是懂得爱与被爱。你藏在我心里,我不难找到你;你藏在自己心里,任何人也找不到你。试着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要拒人千里,先在自己的心里装下别人、装下大众,这份爱叫幸福,这份爱叫包容,包容的爱里没有伤害。 

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心亦如此。如总摇晃不停,会处于混乱状态,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和心灵沟通,让清净本性做回主人,这样你的心就会远离烦躁不再烦躁,逐渐清静逐渐澄明。

浮华的都市,名利的场所;静谧的乡村,淳朴的生活,问问你的心灵向往那个?浮世哗喧,宁静自远;流年飞逝,清心安然。返于淳朴,融入自然,从来不早,也不会晚。

人在世上有目的或无目的之为,脑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作人生哲理之思,脚在大地或有限小圈子里之行,谁会自觉得知自己走到哪一步?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人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如盲者探路,磕磕碰碰,曲曲折折,昏昏漠漠,不知行止,不识自我,不悟先师示道指引,不识原路以归本返源。

树是人生的最好写照。树的一生,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它的根愈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尼采语)。树一直往上为自己争求光明,那是它的幸福本性。而它的痛苦随着高度滋长,却深深埋在地下。人生的高度同样在于依凭光辉的本性用痛苦的泥土培植出超然的幸福。人生如树,要纯任自然;人生如树,要超越痛苦。

不要让心灵成为欲念深重的泥潭,而要让她成为清净自在的乐园;不要让心灵成为贪嗔痴迷的旅店,而要让她成为慈悲喜舍的驿站;不要让心灵成为堆积钱财货物的百年暗室,而要让她成为发散真善美慧的永恒光源!

岂知阳光雨露中,深寓大梵无限情!...清风明月,阳光雨露,谁人莫爱?可有谁能体识这是造物者赋予我们的无尽藏?可有谁去感谢这一切?又有谁能体会元真大宇无所不容的胸怀而宽待一切又不执著于一切?--《生命能》

吕洞宾《劝世文》:一毫一善,与人方便。一毫一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卦。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作善作恶,自有定则。为善祛恶,智慧选择。 

太在乎自己会伤害别人,太在乎别人会伤害自己。伤人必自伤,欺人必自欺,天下最难之事就是认识你自己。

小时候,或许觉得大人的世界会更神奇,所以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纯真的童年。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而且往往得不偿失,得到的是看似华丽实则虚假的东西,失去的却是最真最美最珍贵的东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