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李国旺:企业家的学问哲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5 10:54:47  文章录入:zhaoyh  责任编辑:zhaoyh
  唐代的韩愈是儒学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关于做学问的原则和思想,对企业家不无启发。比如,韩愈强调做学问要坚持突出主题,面向现实,解决问题三原则。而企业家的经营确实如做学问一样,要在核心业务成功的基础上再讲究多元化经营,不能玩虚无,要以解决现实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聚焦方向。

  韩愈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成为激励后来者奋发向上、精益求精的座右铭。他认为学习没有捷径,勤奋是最好的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代企业家如果没有经营管理的知识,在过剩经济时代,不精通资源、原料、政策、管理、技术、设备、渠道、市尝客户等知识,企业家就无法通过要素组合实现市场创新。围绕市场创新为中心,通过专业的学习、思考、实践、总结,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或许是现代企业家必备的基本功夫。如此,方能围绕主业,勇猛精进。

  韩愈认为,学习,只有寻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才能少走弯路。良师首先是传道者,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让学生在世界和时代的坐标上有个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前进方向。对企业家来会所,提供正确的从业、就业、事业的方法与方向,就能解决企业家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困难、焦虑、烦恼,为企业家的事业成功和生命健康提供好方法。因为真正的学问就是提供离苦得乐、逢凶化吉的学问。离苦得乐的学问,让企业家吃得下、吃得香、睡得着,能够头脑清醒地解决面临的问题。逢凶化吉的学问,是既遵守客观规律,又能借力社会规律,进退行藏,合乎时间周期的节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盈利目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别人比自己的道德学问高,就要想方设法去学习;韩愈认为,“圣人无常师”,既要向专家学习,也要善于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这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都各有所长,因此不仅要向熟悉的良师学习,更应向古今中外一切先进者学习。为此,韩愈提出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对企业家而言,这意味着应以是否得道作为选择“良师”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以自己经营的核心业务为中心,广泛涉猎,不断学习,才能融会贯通,建立真正的“价值链”,才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才能为企业的蓝海战略打下基矗真正的企业家,不会被过时的条条框框约束,会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因缘而综合创新,开辟出企业新的蓝海。

  孔子认为,待人要 “讲实惠,讲正义,讲爱心”,企业对待客户更应如此。由此出发,对待消费者,对待客户要讲究五字诀:“恭、宽、信、敏、惠”,即“态度恭敬、待人宽厚、为人诚信、做事勤敏、对人慈惠。”态度恭敬,就不会侮辱他人也不会自取其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而扩展影响力,为人诚信,就会树立品牌而得到重用,做事勤敏,就会提高效率而取得出色的成绩,对人慈惠,就可以因关爱尊重他人而服众。总括起来,恭、宽、信、敏、惠,是企业家成就事业的五种德行,也是面对客户需要履行“仁爱”的五条路径。

  在诚信短缺的时代、在产品过剩的时代、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盛行的时代,如果没有正确、高明的市场营销策略,再好的产品或服务也会被虚假营销埋没。国学强调做人要正,做事要奇,产品营销的前提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有保证,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家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没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手段越高明,危害客户越深,负面作用就会越大。如果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适中,合乎当时市场需求,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价值,如果没有适当的营销,就无法将产品转化成商品,企业的利润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家要抛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善于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家是否合格的一把尺子。营销要出奇制胜,就得将客户的内在的潜在的需求调研清楚。

  当然,客户有时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许多需求要通过人性需求的模拟,通过模拟需求提升客户的效用与价值来设计。人性天然地倾向于少花钱多效用,倾向于产品使用时的方便、简易、性价比合理,因此,只会价格战而不会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花工夫者,如近期的电商大战,未必高明。无论如何,高超的营销总是围绕着提升客户的效用而展开的。了解客户效用,常规调研和非常规的人性模拟,是现代营销学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