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桥英打扫圈舍
2岁那年,因患骨髓炎致2级残废,但身残志坚的她从未放弃拼搏;她,是一位母亲,虽然病魔缠身,但为了供孩子上学,她毅然放弃治疗;她,又是一名妻子,为了给丈夫减轻负担,她咬紧牙关,办起养猪场,硬是给一个贫弱的家庭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希望......
乡村残疾女 “胆大包天”办养猪场
“王桥英办养猪场了?天啦!不得了哦!”去年5月,村民说起王桥英办养猪场,都直说这个女人“胆大包天”。办个养猪场怎么会叫“胆大包天”呢?这个王桥英到底是何许人呢?
14日一早,记者在蓬溪县新星乡青龙嘴村找到了47岁的王桥英。青龙嘴村位于蓬溪县和西充县交界处,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直到去年才修通了乡村公路。这里消息闭塞,不说王桥英是个女人,就算是男人,要办养猪场,都属于十分大胆的行为。更何况,王桥英还是个2级残疾人!难怪村民们会说她“胆大包天”。
据王桥英说,她2岁那年因患骨髓炎,致使右手、左臂、右脚不同程度受损。然而,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这个生长在偏远农村的妇女放弃拼搏的希望。去年10月开始,王桥英便积极筹备,办起养猪场。去年底,她花3万元买进种猪,今年6月,就已经卖出肥猪56头,共5.8万元!圈里还有种猪50头,小猪240多头。今年初,王桥英家还添置了一台电冰箱并换了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虽然自己投入的钱还远远没有赚回来,但是,王桥英一家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儿子读书 她放弃治疗自己的病
几年前,王桥英家还是家徒四壁,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涛,22岁,在成都读大学,小儿子刘俊锋,20岁,现在川农大攻读动物学专业。王桥英告诉记者,两个儿子在上初中之前,她和丈夫都老老实实在家务农,身体残疾的她无法从事过多农活,一年下来,常常是入不敷出。记得有一年,读小学4年级的刘俊锋需要买支圆珠笔,王桥英却拿不出一分钱。但是想到儿子要上学读书,没有笔怎么能行?她只好拉下面子到邻居家去借钱。由于家里贫困,很多人不愿借。区区五毛钱,王桥英却走了3家才借到。
2002年,小儿子上初中之后,务农再也没办法支付两个孩子的学费了,王桥英便鼓励丈夫刘家怀外出务工,自己一个人承担家里所有的农活。
2007年夏天,王桥英右腿因为长疮导致静脉堵塞。由于血流不畅,右腿常肿得没办法行走。那时,大儿子到成都上大学,她在蓬溪租了房子给还在读高二的小儿子煮饭。直到在外务工的刘家怀得知此事赶回家后,才把她说动,去成都华西医院看病,“她这一辈子已经够遭罪了,我不能再让她受那罪了……”说到当时的情况,丈夫刘家怀有些哽咽,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王桥英一辈子为家为儿,舍不得花一分钱,可他不能让自己相守相依20多年的妻子再出现什么情况啊!
到了成都,医生却告诉王桥英,她需要做手术,手术费却要5000元。这下,王桥英又犯难了。“5000元啊!我要看了病,我儿子的学费又上哪去凑啊?”王桥英一夜辗转反侧,想到自己因残疾而没能上学,目不识丁的她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她可不愿再让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放弃学业啊!想到这,王桥英决定放弃治疗:“我这病可以以后再看。娃娃的学费要紧啊!”直到现在,王桥英的腿还没有得到治疗。
身残志不残 她贷款办起养猪场
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子,王桥英略带骄傲地说:“我办养猪场,都是儿子给我的动力。”她告诉记者, “摆脱贫困”是他们一家人最迫切的愿望。因此,她的两个儿子在家除了看新闻联播就只看一个节目,那就是中央七套的《财富经》。为了维持家庭开支,两个儿子从小都十分节约,还经常帮她做农活。大儿子读大学期间,即使放3天的假,也会跑回来照看猪场。
小儿子上初中时,见村里人养鸭子能卖钱,他便鼓动妈妈去买了几十只鸭崽来养。两个儿子每周放假回家,便迫不及待地跑进鸭圈里,把鸭子一只只抓起来称斤数,希望能早日拿去卖钱,给他们买亟须的学习用品。
而这次办养猪场,又是小儿子出的“主意”。原来,刘俊锋高二暑假去一个同学家玩,见同学的妈妈养猪能赚钱,回家后就“煽动”王桥英也来办养猪场。王桥英在家思虑再三,发现养鸭终究不能脱贫,确实也应该像儿子说的那样,尝试尝试其它办法。不然,两个儿子读大学的学费更成了大问题。
可是,办养猪场需要很多钱的啊!那是手里要有点钱的人才敢想的事啊!而她王桥英,还是2级残疾人,到哪弄出这么多钱啊!这让她十分苦恼,几天茶饭无味。一天,她仍像往常一样在山上干活,听到村广播传出:“……政府将大力扶持农民办养殖,帮助贷款……”她一听,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便急急忙忙赶往乡政府……
“乡政府帮了我好多忙。”王桥英如是说。那天她跑到乡上找到新星乡书记郑义,郑义了解情况后,立刻打电话给县残联,经过一番商议后,乡政府便帮助王桥英先后贷款9万元。有了这些钱后,王桥英把丈夫也劝了回来。
政府关爱 给了她资金技术支持
然而,办猪场并非一帆风顺。就当她选好了地,找推土机把场地都推好了时,王桥英的一个本家亲戚从外地打工回来,突然变卦,不和王桥英换土地了!他要在王桥英推好的地上种菜!
王桥英多次上门请求,均遭到拒绝。这时她已经花掉了很大一部分钱。“那时候,我眼泪都要流干了。”回想起那段经历,王桥英至今仍无法平息。她说后来还是村干部帮她去协调的。
据王桥英说,她有4个妹妹,1个弟弟,现在都到攀枝花发展去了,他们几家家境都还十分可以。后来修猪场,钱不够,王桥英便给几个妹妹打电话,满以为至亲姐妹一定会出手相助。谁知道,打了几个电话,几个妹妹都以“风险太大,根本赚不到钱”或“家里现在没有积蓄”为借口推脱。王桥英当时十分绝望: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都不帮自己,其他还会有谁管自己死活呢?王桥英最后还是“厚起脸皮”给几个妹妹各打了四五次电话,终于从他们那借到了15万元。后来县残联、县畜牧局还分别资助1.2万、25万元现金,才使王桥英这个养猪场能够顺利办起来。县畜牧局还经常把王桥英喊到县里培训,并赠送王桥英不少养猪小册。这样,王桥英办养猪场不仅有了资金,更有了技术的支持。养猪场很快顺利办了起来。
■相关新闻:
乡亲们眼中的王桥英:她是个勤劳坚强的女人
说起王桥英,村里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她这个人可以用这么几个词形容:勤劳、坚强、纯朴。”邻居刘家华眼中的王桥英还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女人:“尽管王桥英家庭贫寒,但她从没主动请求吃低保。”2003年8月,王桥英的丈夫在外务工,她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初中,生活相当困难。王桥英一个人在家一边种地,一边养了八九十只鸭子。为了让鸭子长得健康、肥壮,老实的王桥英每天坚持把鸭子赶到坡上喂养。因为担心鸭子偷吃村民的庄稼,瘸着腿的王桥英“常常是每跑一步,就跌倒一下”地在山上赶着鸭子。每次把鸭子赶回家时,王桥英早已是泥尘满身。“可她在我们面前总是表现得无所谓。”后来,村里人见她实在太苦,便找到乡上,将她纳入低保。(实习生 周厚均)
采访手记:不放弃就有希望
山路蜿蜒,窗外下着微雨,青龙嘴村的稻田里不时飘来孕育着即将成熟的希望。生活再艰辛,残疾女王桥英依旧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道路再崎岖,残疾女王桥英仍然在不懈拼搏。寒冬虽然漫长,但是前面就是希望。经历过严寒,才懂得珍惜明媚的春光;有过盛夏的坚持,才能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也许命运真的不公,然而“天道酬勤”,上天从来不放弃努力拼搏的人。相信,王桥英和她的家人很快就能采摘到盛夏的果实。到那时,王桥英的腿将能够接受好的治疗;到那时,王桥英的家庭将摆脱贫困,踏上致富的道路……